? ? ? 心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汗水在哪里,收獲就在哪里。——《高手教師》第二輯第四篇《紀律管理的原則與方法》
以課堂為例,應該確立哪些規則:
“黃金規則”:
1、上課鈴聲落下之前,應該做好課前準備;
2、尊重他人的權利和感受,不打擾他人;
3、溝通時要學會傾聽,并采用“同伴聲音”;
4、發生沖突時,以非暴力的方式解決沖突。
(一)
? ? ? 課前準備,每門都沒形成自己固定的清單,并反復訓練。包括物品準備(教材、練習本和筆)、環境準備(桌椅擺放、地面有無垃圾、黑板擦干凈等)和身心準備(準時坐在位置、身體無不雅姿勢動作、保持安靜)。
? ? ? 規則要明確,并內化為孩子的自覺。需要一系列的動作:
1、從信號到反饋的跟進系統
2、解釋系統(儀式感、緊張感、界限感)
3、長期維護
(二)
? ? ? 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三)
“同伴聲音”:交流的同伴恰好能聽見,對第三者不構成噪音。
(1)只有在傾聽的時候,學習才會發生。
(2)妨礙我們學會傾聽的主要因素,是不恰當的自我表現。
(3)怎樣傾聽?
(4)傾聽是尊重他人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四)
解決沖突原則:
(1)能自己解決的,自己解決它;無法自己解決的,就向老師尋求幫助。因為從學校畢業后,沒有人能代替你解決問題。
(2)以合法的和有教養的方式解決問題。
為什么班級紀律往往很難管好:
1、缺乏合宜而穩定的程序與規則
2、有程序與規則,但缺乏執行力,不能很好地落實
3、遇到疑難問題,缺乏問題解決能力。
(一)
? ? ? 最難的不是執行,而是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
1、清晰地告訴他們,進入教室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這是告訴他們,在行為上要怎么做。
2、和學科老師一起,給孩子列舉適合早上完成的任務,并進行反饋。這是在學習內容上,告訴他們要怎么做。
3、堅持提供反饋,直到形成習慣。
(二)
內化為自己的運行
(三)
執行力
心得:
? ? ? 今天的共讀感觸很大,文中提到的很多問題,自己都遇到也存在。
第一,課前準備:我們在化學第一課確實把要求跟學生說得很清楚了,但是僅僅是第一節課,以后的每一次課前,并沒有持續跟蹤。第二節課的時候,確實還會有人忘記帶書,這時候,就要及時表揚大家,并說明個別同學第一次沒聽清楚,下一節課相信可以做好,那么下一次就要跟蹤。并在今后的日子里,一直保持下來,直到內化為自覺。課前準備,不僅包括個人準備,還要班級環境,以及最后的課前三分鐘。
第二,自習課:我們有時候不喜歡自習課,看自習課的時候學生不知道做什么,很多人就是浪費一節課。我想班主任可以和科任老師一起把自習課的規則和程序定下來,并一直保持跟蹤。原來,我們在看自習的時候會批評學生浪費時間,不懂安排,如果學生懂安排的話,就沒有學困生了。所以問題還是在于老師這邊,要有明確的程序。
第三,課堂傾聽:有質量的傾聽就是在思考在學習的過程,但很多時候,課堂提問發言的時候,大部分的傾聽是低效甚至無效,所以規范傾聽動作,也是提高課堂學習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
? ? ? 所以,發現問題不難,難的是解決問題。而我們經常犯的錯誤是問題一直存在,一直沒有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