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分感謝借書的An老師。
這兩本書已經讀完將近一周,在醞釀讀后感時確實有點艱難,不知是因為書中信息量較大或者對于這樣的書籍無從下手,還是一口氣讀了兩本不太適應,總之就是遲遲無法開頭。
本書分為兩本,作者均為美國作家朗·霍爾和丹佛·摩爾,由兩人輪番講述發生在他們之間不平凡的故事。
朗,1945年生于貧民區的白人,后經過自己一步步努力終成為百萬富翁人生贏家。
丹佛,生于1937年,受制于美國20世紀黑奴制度,以為主人撿棉花維持溫飽,終在自己37歲時逃上火車去往新的城市,成為流浪漢,他曾經持有大麻,打算洗劫公車而遭逮捕,甚至入過地獄般的安哥拉監獄,長年的流浪生活使他逐漸封閉自己,逞兇斗狠,人人對他敬而遠之。
在講述兩個生活背景差異很大的陌生男人之間的友誼中穿插著宗教,感恩,無常的付出,有戒備的接受,愛與意外收獲;當然在這其中也有人性的種種弱點,如貪婪、恐懼、膽怯、 自私、猜疑、暴怒等等。兩人以朗妻子夢中的指引開始有了交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建立了一生的堅固友誼。
在這里不得不說的是朗的妻子黛博拉,這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女人,她懂得如何經營家庭,如何愛任何人,是個虔誠的基督信徒,全身心致力于流浪機構救助服務,并帶動全家致力于此項事業,從而成就了朗與丹佛偉大的“革命友誼”。朗與丹佛經歷重重考驗,即便朗在妻子黛博拉去世以后的低靡期也是由丹佛真誠的開導而逐漸走出陰霾。而后他們全力投身于慈善機構,由從未受過教育的丹佛講述,朗執筆,共同創作了這兩本書。
關于第一本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丹佛所提到的“捉與放”,當朗在妻子的不斷提醒下,很被動的問丹佛是否可以和他做朋友時,當時性格暴戾的丹佛竟提出想一想再給出答復,由于自己內心深處強大的保護意識,及對白人“捉與放”的恐懼。但最讓我感動的卻是丹佛對這份突如其來的友誼無比慎重。在丹佛黝黑的皮膚下潔白的靈魂深深吸引著我,也引起我對往事的深思...
在愛的路上,我曾有過多少“收與放”,又曾因此傷害過多少人呢。
第二本書中主要講述兩人成名后對成千上萬陌生人及慈善事業的影響,以及社會各界對慈善事業的關注度空前高漲,圍繞著偉大友誼的是無形的、巨大的改變。這也是我一直所堅信的,只要你邁出艱難的第一步,而剩下的每一步,會在無數個無意識的瞬間悄然而至,一切不可想象的奇跡,都有可能發生。
這兩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大,也給了我對生活與工作上的靈感,讓我萌芽了新的想法,想到曾經上學時讀過的幾本書《秘密》、《力量》、《魔力》。
宇宙總有一雙無形的手,暗中指引著你走向你所想要的一切,或好、或壞,總之是你所想的,也就是所謂強大的吸引力法則(沒看過這三本書的 強力推薦)。
順便說些題外話,我的讀書習慣是讀后仔細回想書中片段,不會再重復去書中找故事情節,記住多少就寫出多少,如果這本書真的十分精彩,或有重讀價值,我會這么做,但不是當下,所以目前我只能把想到的寫出來。暫且提煉出這么多內容,或許信息很不完整,也有很多情感描述的不夠深刻,畢竟我呈現給大家的還是十分有限,如果看了讀后感有興趣的朋友,還是建議自己來讀一讀,或許真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