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時候看的第一部動畫——《虹貓藍兔七俠傳》,到第一部漫畫——《阿衰》,從玩過的第一款游戲——貪吃蛇,到看過的第一部小說——《張三豐異界游》,我的生活逐漸慢慢被它們占據——Animation(動畫)、Comic(漫畫)、Game(游戲)、Novel(小說)。
我從不為此狡辯,也欣然承認——我很宅。
但我從不為此感到丟人,也不覺顯得幼稚或者low。我熱愛它們,并且理由充足!
Animation(動畫)
動畫是通過把人、物的表情、動作、變化等分段畫成許多畫幅,再用攝影機連續拍攝成一系列畫面,給視覺造成連續變化的圖畫(來自百度)。當然,這并非重點。
相信絕大多數我們或者孩子都是看著動畫度過我們幼小的階段,在我年幼的時候,我看過《虹貓藍兔七俠傳》懂得了友誼和團結,看過《鐵臂阿童木》學會了勇敢,看過《邋遢大王奇遇記》而不敢不講衛生,看過《黑貓警長》懂得了追求正義,之后也曾把當警察寫進了作文里,除了這些,還有《大力水手》《海綿寶寶》《米老鼠和唐老鴨》《小鯉魚歷險記》《貓和老鼠》《四驅兄弟》,還有《迪迦奧特曼》(雖然不是動畫,但在我心里他就像一部動畫,它讓我在很長的時間里夢想保護世界)等等很多,在那些無知的日子里,我的的確確從這些幼稚的故事里看見了美好,感受到了快樂,更重要的是,在無知的年紀里,我們從中懵懵懂懂的學到了許許多多善意的道理,動畫,也許是我們真正的人生初學課!
長大了,看過了許多新的動畫,動漫——《灌籃高手》,《網球王子》等,但記憶里最美好的,仍舊是那些曾經的永不過時的動畫片,最近,也用電腦將小時候看的那些搜索出來又看了一遍兩遍(不吹牛的說,以前的那些動畫劇情上挺豐富的,也不知道現在動畫怎么做的),依舊能讓我感受道教導和歡樂。
Comic(漫畫)
漫畫作為獨特的藝術門類,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人們把漫畫稱之為沒有國界的世界語,漫畫藝術被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來自百度)
小時候,常常為了一本樹葉大小的阿衰的漫畫書買了很多方便面,然后上課的時候偷偷的看,依舊記得曾經因為上課看《阿衰》漫畫突然抑制不住笑出聲來的,然后被老師沒收的慘劇,記得和小伙伴們互相出借漫畫的時候,在那個時候,安靜的看漫畫書真的是一件極其幸福的事情。(被收的那本是別人的,我后來賠了,超級難忘)還記得當時同樣喜歡的《老夫子》
再后來,有了“出來吧,神龍”“戰五渣”——《七龍珠》,有了“木葉飛舞之處,火亦生生不息”——《火影忍者》,有了“我是要成為海賊王的男人”——《海賊王》,有了“真相只有一個”——《名偵探柯南》等等,雖然這些漫畫也被改編成了動漫,但他們初始都是漫畫(看漫畫和看動漫感覺不一樣的,說不上來)。
快樂,堅持,友誼,正義,追求夢想,這些人性美好的東西都一一體現;失敗,苦難,罪惡,這些也曾出現,但故事里,永遠光明戰勝黑暗,這寄托的,是我們對光明的現實的追求與渴望。
Game(游戲)
游戲是一種基于物質需求滿足之上的,在一種特定時間、空間范圍內遵循某種特定規則的,追求精神需求滿足的社會行為方式。(來自百度)
第一次玩游戲是電視機上自帶的貪吃蛇游戲,現在想來難以接受,當初是怎么把這個游戲玩上一整天的,當然,也因為長時間坐在電視機前玩挨過揍。
小學,一個神奇的游戲物品出現了,投幣游戲機(我們這叫做板機,玩這個叫做打板),恐龍快打,經典三國志,魂斗羅,拳皇——風靡一時,省著早餐錢偷偷去游戲廳玩(俗稱板廳),一群小學生激情澎拜的議論(歷歷在目)。
之后隨著手機的普及,手機游戲開始走進生活,記得玩的第一款手機游戲——貪吃蛇,沒錯,依舊是貪吃蛇,也不知道怎么就那么活。之后是推箱子,現在還記得當初與父親比試誰過的關多,誰聰明。后來有了挖金礦等等。
到現在,隨便一款游戲都上百M大小,游戲的內容,界面,交互也越來越完善,卻怎么也找不到當初的快樂(也許是人年齡大了)
Novel(小說)
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來自百度)
我是從不樂意去提后悔這兩個字的,但是我如果見了那個帶我入坑看網絡小說的家伙,我會好好和他說道說道(主要怪自己)
遙記初三那年,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我裹著厚厚的棉衣站在教室門口等待掌管教室鑰匙的同學的到來,咦,這個同學大冷天的在外面抱個書看,這么愛學習(這哥們以前不愛學習的),我忍不住好奇一看,原來是一本小說——《張三豐異界游》(我發誓,這是我這輩子記得最清楚的事之一),開門人一直沒有,沒事做,于是我忍不住旁觀一下,之后,我走上了一條——“漫漫不歸路”,一直至今,依舊常看網絡小說。
當然,我自己的確喜歡有些小說中的故事,精神,更加深刻的講的話,小說也的確陪伴我走過了人生最關鍵的時刻。
ACGN,也許我以前生命的很大一部分是他們,而未,同樣如此。
我是“御宅族”,我向往虛擬的最美好,卻也在追書現實的最美好。我喂“御宅族”袋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