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于事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我們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楊絳寫《我們仨》的時候,是先生與女兒相繼去世幾年以后了。
全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夢境起筆。第二部分以萬里長夢描寫女兒和丈夫最后的歲月。第三部分是回憶錄,記述了他們一家63年的點點滴滴。合上書,一家三口的音容笑貌、性格特征、人生歷程依舊歷歷在目。
作者以實筆寫生,以虛筆寫死,虛實映照。讀的過程中,幾度哽咽,他們一家生活的善良,溫暖,簡單,堅強,支持,還有彼此之間深深的愛和牽掛。
三個人都有卓爾不凡的成就,事業上各自獨立,情感上相互依偎。他們明明在世間,卻讓我感受到出世般的超凡。
當我們還能與家人生活在一起,當我們還很年輕,還有事可做。當我們還有人可以愛,還有健康的身體,還可以散著步,聞著花香。珍惜我們與家人的每分每秒,終有一天我們會對逝去無能為力。
當家人不在,每一個居所都不再是家,成了客棧,只有家才是最好的港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