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采訪:
采訪對象:陳子,服裝設計師,原創服飾品牌木頭馬尾創始人,大冰暢銷書《乖摸摸頭》,《阿彌陀佛么么噠》中的文章:《一個叫木頭,一個叫馬尾》、《廈門愛情故事2007》的女主人公
采訪人:林培智,攝影師/獨立采訪人/長跑愛好者
攝影/文字:林培智
和陳子相識源于一場關于民謠拍攝的旅行。2014年的9月,在一個彈了一手好吉他的學長的邀請下,我和他踏上了一段以麗江作為目的地的民謠拍攝之旅。從廈門到馬鞍山,再從馬鞍山到南京,然后再從南京飛麗江,再到大理,這一路看到了許多的美景,聽到了許多的民謠,也遇見了許多有趣的人。陳子便是其中的一位。
第一次見到陳子是在大理的一家客棧,作為民謠現場的攝影師,我在那幾天記錄了許多關于毛毛和學長現場演出的畫面。她是毛毛的愛人,在演出的現場,我們很自然地攀談了起來,我也因此認識了這個叫陳子的姐姐。
讓我感到奇妙的是許多年前在一本關于旅行的雜志上看到了一篇介紹木頭馬尾的文章,也因此知道了在麗江有這樣的一個有著自己獨特風格的服裝品牌,以及這樣一個有著自己態度的服裝設計師。緣分的巧合,讓我們能夠在多年之后以朋友的身份坐在廈門的一家24小時書店里,面對面的聊天。
在日本的七年
陳子可以歸為我所認識的最懂得和自己相處的那類人。
早上去健身房做瑜伽,下午練古琴,晚上去咖啡館學做咖啡。做著自己最喜歡的服裝設計之余,她一直在認真的生活。
然而,讓我出乎意料的是,現在生活如此自由的她,竟然也有過住在地鐵候車室的經歷。
那時候陳子在日本學服裝設計。晚上因為做兼職,打工到凌晨三點多,錯過了最后一班回家的地鐵。第二天早上還要回到學校繼續上課。于是只能睡在地鐵的候車室里。第一次離開家,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學習,生活,陳子在日本的那段經歷可以用兩件事情來總結:
讀書
打工
做過各種各樣的兼職,比如發傳單,在麥當勞打工,也有過在辛辛苦苦的努力付出之后發現自己打工的錢被扣了,拿不到的經歷。在日本的那段學習的經歷對于陳子有著最真實的意義:
“它帶給我的是突然的成長,而那種成長是需要你靜下心來慢慢的去咀嚼的。我覺得人生的每一個不同階段的不同經歷,對我來說都是一筆財富。即便是那些,不好的經歷。關鍵是看你怎么樣去解讀,怎樣去轉化。這些經歷是生活跟你之間的一個磨合。
事后回過來看的話,我會覺得,這是命運對自己的一種善待。為什么它不會讓別人去經歷這些呢?你想當初如果我沒有這些經歷的話,我的人生也就不會那么豐富多彩,領悟的東西可能也會不一樣,進一步導致接下去的人生方向可能也會不一樣。”
陳子對在日本的這段經歷的總結,突然間讓我想到了李宗盛在給New Balance拍的一部紀錄片《每一步都算數》里面說過的一句話: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在日本學習、工作和生活了七年的時間,陳子最大的收獲是明白了一個樸素的道理:一個人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就必須得靠自己的雙手努力去創造。
一個叫木頭,一個叫馬尾
每個人身后,都有一條難忘的路。向上攀爬的路,總是從低谷開始,這一路,你會經歷很多坎坷,也會看到很多不同的風景,遇見很多不同的人。毛毛就是其中的一個,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
按照陳子的話說,認識毛毛對她當時的生活是一種顛覆。認識毛毛之前,生活對于她而言就是:工作和簽單。每天的精力都在工作上面,凌晨兩三點還在加班也是常事。認識毛毛讓她對生活有了全新的理解:原來還有這樣的一種生活方式,可以去不同的地方旅行,見不同的風景,認識很多奇奇怪怪的人,和許多有才華的朋友一起唱歌。
在聊到毛毛時,我從陳子專注的表情里能夠看到她對毛毛的那份高度的認可和愛。
“在我的字典里,我會認為他的生活是一個我無法達到的高度,這個高度我覺得是一種智慧。那時候,我常常在想怎么會有人有這樣的生活方式,能夠讓自己那么愉悅——自己不喜歡的人,就可以不去打交道。他是一個懂得用智慧去釋放自己的人。你看到他的糾結也好,看到他的玩世不恭也罷,或者你看到他的偷懶。所有的這一切,其實都有一套屬于他自己經過深思熟慮之后的為人處世的邏輯在里面。”
和毛毛的交往給陳子帶來的最大的變化是對自我的關注。“這個世界上誰關注你?其實沒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要關注自己的內心,常常跟自己對話。要看到自己的愉悅點,因為只有自己好了,你才能夠真正讓別人好,只有自己開心,自己快樂,才能夠帶給別人快樂。”
陳子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跑步、看書、做設計,練瑜伽,她一直在不斷的用這樣的方式和自己對話。聊天的過程中,陳子興奮的說到:我最近在學做咖啡,我可能哪怕對著一杯咖啡,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內心。
屬于自己的處事邏輯
陳子的身上有一種讓人羨慕的豁達和灑脫。
“在很小的時候,我就明白了一件事情:能夠用錢解決的問題,它都不是問題,這樣的思維方式一直伴隨著我很多年。所以我永遠都不會有做一件事情多了一百塊或者少了一百塊的那種糾結。我要用這些時間去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人生很短暫,我要把這些寶貴的有限的時間,來投入到那些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上面,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對瑣碎的事情的無謂掙扎上面。”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對公司里的員工,陳子也是用這樣的方式來引導他們的。通過這樣的思維方式的引導讓他們用心的去對待每一件事情,把自己融入進去,而不是站在局外的狀態。陳子也希望他們能夠用這樣的思維方式去面對他們接下來的生活,建立屬于自己的人生觀。現在做木頭馬尾也是一樣的,對于麗江的員工,她從來都不會用具體的指標去要求他們,只是單純的希望這些員工每天都有所成長,有所進步。
然而,對于生活中那些原則性的事情,陳子也有她自己的堅持和屬于她自己的一套邏輯。她舉了一個例子:
“比如不守時這件事情,可能在我的印象當中這是一個不好的習慣,但我不會去否定你的人生觀,因為那是你的事情。但是我會選擇去改變我的看法。我不會要求你去做出任何的改變,因為那真的不關我的事情。
就像有一句話說的:世界上只有三件事情一,一件是我的事情,一件是你的事情,另外一件是老天的事情。所以我會選擇讓自己做到:讓我喜歡的人更喜歡我。”
我特別欣賞她身上的這份豁達和看待事情的思維方式。當外在的世界我們沒辦法改變的時候,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生活中的很多煩惱便會因此而少了很多。這是我從陳子身上學到的獨特的思考方式。
和陳子相談甚歡,或許是因為她身上散發著那種懂得生活,知道如何與自己更好的相處的安穩氣質打動著我。她的日子里,有十分滿足的小確幸,也有規劃好的小目標,比如,學古琴,做咖啡等,這難道不就是最讓人向往的生活?
用最舒服的方式做衣服
隨著聊天的進行,我們聊到了木頭馬尾這個品牌。最開始做木頭馬尾只是單純的想做幾件衣服給毛毛穿。那時的毛毛決定在麗江做一些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跑了很多家酒吧,最后真正打動他的只有堅持不插電的大冰的小屋,那種原汁原味的火塘。
當時的毛毛就在想:“如果我能夠有這樣的一個地方,我一定會把這種最原始的納西文化,跑馬幫的這種火塘文化保留下來”,剛好有一個合適的地方,毛毛就這樣自己挖了一個坑,然后就這樣建起來了,地方不大只有,七八平米,中間堆了一個很高很高的燭臺,可以一幫人圍在一起,唱歌,聊天,喝酒。他把這個地方取名叫毛屋。
那是一段很開心的時光,有音樂作伴。和大冰也是在那時候認識的,那時毛毛經常背著吉他去大冰的小屋唱歌,大冰也常常會背起手鼓到他的毛屋打配合。按照大冰書里的話說:大冰的小屋和毛毛的毛屋是古城里最后兩家原創民謠火塘酒吧,人以群分,同類之間的相處總是愉快而融洽的。
去毛屋聽歌的人很多,也有很多人專門跑去買木頭馬尾的衣服。就是這樣一個小眾的,不量產的,然后又是特別自我的一個品牌卻深受許多人的喜愛。很多木頭馬尾的客人,都是從木頭馬尾這個品牌一開始創立就追隨著,一直跟了8年、9年,一直到了今天,一路走來,也一直有很多客人持續的在跟陳子分享她們穿著木頭馬尾的衣服時的心情。
這個時候陳子才慢慢的發覺,可能木頭馬尾這個品牌已經慢慢的變成了這樣的一種生活方式,帶給了很多很多人幸福。這種幸福可能就是做一個優秀的女性或者成為一個幸福的人。這樣的感受是無法用金錢去衡量的,它是發自內心的。
穿上一件衣服,你放空了自己。它不束縛,它的原生態,它的棉麻,包括它的設計,也許就是能夠帶給一個人內心的平靜。我想這也是為什么在聊天的過程中,陳子一直反復的強調,木頭馬尾的客人對于她而言不僅僅只是客人,更是朋友的原因。
談到這些,陳子和我分享了一個故事。
“我有一個好朋友,她是一個特別懂我的女人,也特別支持我的事業。在全國很多花間堂的店,都有木頭馬尾的服裝。最開始她來買我設計的衣服,我們是這樣認識的。她穿著我設計的衣服,跟我說:我是一個能夠把天空當成畫布來剪裁的這樣的一個女孩。
她穿了幾年我設計的衣服,跟我說過一句讓我特別感動的話。她說:你玩吧,只要你愿意,任何有花間堂的地方,都給木頭馬尾留一塊空間讓你去玩。所以我總是認認真真去做一些事情。”
聽了陳子講完這個故事之后,我突然就想起,前年我去看森山大道的影展時的一些感受。同時也對買衣服這件事情有了一個更深入的理解:很多時候人們喜歡某一個品牌的衣服,她其實喜歡的不是衣服本身,她是通過,喜歡你的衣服來喜歡你這個人,他是通過穿衣服來表達對你這個人的喜歡。
他是在通過買衣服這件事情來跟你交朋友,在某種意義上跟我們讀書、看電影、看影展,是一樣的。本質上都是通過作品來表達對作品背后的人的一種認可和欣賞。
大冰在他的暢銷書《他們最幸福》里說,不要那么孤獨,請相信,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在過著你想要的生活。
在我看來,陳子就是大冰書里所描繪的那一類人:旅行,跑步,閱讀,做設計,學咖啡,練瑜伽,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同時,不斷的和自己對話,通過這樣的方式,尋找屬于自己的幸福感。
Q/A:
1.作為大冰書里的主人公,如何看待,平行世界,多元生活,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跡天涯的這種生活方式?
這只是一種訴說的語言,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種生活。不是朝九晚五,不是浪跡天涯,他也可以是,安分守己,辛勤工作。我覺得都很偉大,也都有可取之處。朝九晚五,浪跡天涯這樣的表述可能是因為毛毛和我這樣的生活方式形成的一種生活模式。
因為我們真的是一直在走走停停,走走停停。他是一個追求自由的人,然后我又是一個很嚴謹的人,就是該工作的時候還是要努力工作,然后該享受生活的時候就好好享受生活。所以我們之間的那種融合就會變成這樣的一種既能朝九晚五又能夠浪跡天涯的生活狀態。我覺得我身邊的很多朋友,過的其實都是這樣的生活方式。
2.做木頭馬尾這個品牌給你帶來的high點是什么?
到現在為止,我覺得木頭馬尾帶給我的一個最大的喜悅點在于:通過它我認識了許多有意思的人。
以前我做生意開公司,認識的人都是有一定的模式的,這是一些跟你的生意有關聯的人,因為生意的關系他們才可能會去跟你做一些互動,交流。但是當你切換到設計師的視角的時候,你會發現許多人對你是特別包容的。
在他們的生活當中,他們會覺得你是一個藝術家,你有自己的創作靈感和思路,所以他們就會用他們能夠給予的包容的心態去認知你的作品,你的衣服,進而認知你這個人。當你認認真真的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會發現每個人看待你所做事情的角度是不一樣的。
3.木頭馬尾現在除了做衣服之外還在做民謠的分享會,最初是怎么會想到要去做這樣的一件事情的?
現在我們的生活不是純粹說只是在默跡書店或者其他書店里面做這樣的一種民謠的分享。不是的,這就是我們本來的生活方式,每天晚上我們都會有這樣的一班人聚在一起,一塊彈彈琴,唱唱歌,聊聊天。其實它就是一件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只不過剛好我的一個好朋友在那個地方有一個書店。然后我們就在想,那個地方可能會更公眾化一點,讓大家能夠聽到更多更好的音樂,讓大家參與進來,
就像衣服一樣,你不會僅僅只是穿這件衣服,你還會去了解設計師,了解背后的品牌,了解這個品牌背后的故事。音樂也是一樣的,我們這么多年以來,都是這樣生活著,我們到任何地方旅行的時候,都有一把琴在身邊;我們走到一個城市,都有很多好朋友。晚上我們就常常會圍成一圈,然后彈彈琴,唱唱歌,喝喝酒。
所以我們很希望能夠通過默跡書店這樣的平臺,能夠讓更多在廈門的朋友,能夠聽到好的音樂,讓他們的才華參與進來。包括我們后續會有咖啡的課程,攝影的課程。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的朋友,能夠去了解我們喜歡的生活方式。
預告:
各位小伙伴,接下來我會做一個人物訪談,一個來自阿根廷,生活在廈門的魔術師,你們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嗎?或者有什么好問題嗎?可以在文章后面留言。我將把訪談記錄整理成文章分享給各位。
文章提到影片和書籍:
1.《他們最幸福》,作者:大冰
2. 《乖,摸摸頭》,作者:大冰
3. ?紀錄片《每一步都算數》,人物:李宗盛
4.《阿彌陀佛么么噠》,作者:大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