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導演伍迪艾倫曾經開玩笑說,他上了一個速讀班,學完了之后,就能夠在十分鐘內讀完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 他的讀后感是:這是一本俄國的書。
今天思考一下關于速讀。
? ? 自己之前一直有個毛病,讀書一直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讀,總怕錯過什么。甚至對于快餐小說也是,對于里面的風景描述都要逐字逐句的看完。看電視和看電影同樣是,從來不想去快進,錯過的情節一定倒回來重新看。以至于我一般不愿看電視劇,因為覺得太占用時間。自己之前也不以為然。記得第一次看到一篇文章,講述作者100天讀33本書。并列出了清單。我當時覺得真的不可思議,怎么做到的,對于每年只能讀十幾本書的我太難了。后來知道有大牛如樊登,何帆每年可以讀300多本書。對我的想法是很顛覆的。我無法做到。我開始想別人怎么做到的。于是我開始焦慮,首先想到的是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有意識的提高自己的速度。并且在得到專欄聽每天聽一本書,想要快速攫取知識。最后回頭發現自己收獲如伍迪艾倫玩笑所說一樣。
? ? 直到前段時間和易仁永澄老師(一個每年能讀200多本書的家伙)一起共讀下,才逐漸有所心得。讀書,如果想提高自己的 認知,且當前認知不高的情況下,單純追求速度是無用的。大牛之所以能讀那么多書,是因為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知識體系。他們看一本書只需要關注自己不知道的,或者帶著解決某個問題的方式去讀。并能讓未知的知識形成知識組塊與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組裝。這樣他們的速度自然很快,而且隨著知識體系的完善速度會越來越快??梢钥闯鰜黹喿x速度是一種結果。而知識體系的形成,開始時候一定是對許多方面知識深耕細作。就如老師所說,從來沒有慢下來讀書的人,必定永遠快不起來。
? ? 快速閱讀很多方法是可取的,比如檢視閱讀,但速讀的目的不是讀一本書,而是去定位一本書中自己值得自己花時間去讀的知識,然后花時間去把未知變成已知。
? ? 想想我之前那種讀書,完全就是在處在認知放松中,讀自己會的,易懂的,盲目的,缺乏思考和理解力的閱讀必然談不上收獲。
? ? 對于我這種認知還處于初階的人來說,與其把注意力放在速度上,不如塌下心認真讀幾本書。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和讀書的耐心,并能確立自己的讀書原則,方法,目的。多做不一定多得,認真少做也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