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離家求學那天起,就很少見到故鄉的水井了,但多年來對故鄉水井的記憶卻不曾模糊。
沒有人確切的知道這口井已經存在了多少個年頭,只是據村人們說我爺爺的爺爺就是喝著這口井的水長大的。
老井深三丈有余,井口處用石頭壘起一個高臺,井壁也同樣用石頭砌成,最后再安一個井轱轆,一口水井便大功告成。
老井坐落在村子的正中央,以老井為中心的兩條大路延伸向村莊的角角落落,連接著村里的家家戶戶。
井的東北角有個菜園子。這個園子里的果實總是比其他地方要長的壯碩許多。每到秋天果實成熟的時候,園里被點綴的五顏六色,黃的金燦燦,青的綠油油,好似給老井批上了七彩的霓裳。
學校位于老井的西南角,每一個來老井取水的人都要路過學校門口。小時候,每當有挑水的人路過學校,總會聽到扁擔嘎吱嘎吱的聲音和水桶叮咣叮咣的聲音,伴隨著孩子們一陣陣輕聲的朗讀,悠揚的旋律傳遍了整個村莊。
早上是人們挑水的最佳時間,經過一整夜的沉淀和聚集,早晨的水既清澈又充沛。天剛剛亮水桶的叮咣聲就緩緩響起,不絕于耳,直到早飯以后才漸漸停歇。人們都為能挑到一天中井里的第一擔水而高興。
夏天農閑時節,村人們就聚集在老井旁邊的柳樹底下乘涼。男人們打撲克,下象棋,女人們聊八卦,做針線。就連村里的雞鴨貓狗也喜歡去那里奏熱鬧。這時候,有好事者便去旁邊的人家拿井繩和水桶出來,絞上來滿滿兩桶水,一桶倒在井邊的水槽里供雞鴨貓狗飲用。另一桶則放在井邊,誰口渴了過去扳倒水桶邊倒邊喝,甘洌的冷水從喉嚨一直流到肚子里,舒服了整個身體。
就連村里的牲畜都偏愛井水,一口氣能喝掉一大桶。如果你連續幾天給牲畜飲井水,后面再給它飲河水,你會發現比飲井水要喝的少很多。
北方的冬天寒冷刺骨,但是井里的水一點也不冷,從井里打上一桶水來,你會發現桶里的水還冒著一絲絲白氣。
多少年來,無論大旱還是集中大量用水,水井從來都沒干涸過。記得有一年村里蓋學校,需要大量用水,好幾個大漢輪流不斷的在井旁絞水,一擔一擔的水被挑往工地,但一直不見水枯,直到學校完全蓋起。
學校搬走了,再也聽不到朗朗的讀書聲,老井旁邊顯得落寂了許多。
再后來,村里都用上了自來水,人們歡呼著再也不用去井里挑水了,水井似乎完成了她的使命。就連打牌閑聊的人也很少去井邊大樹底下了。人們開始漸漸遺忘了老井。只有每家每戶院子里放著的井繩和扁擔昭示著水井曾經的存在。
安裝好自來水的那邊冬天,一個寒冷的冬夜過后,有人驚訝的發現家里的自來水停水了。上街打聽才知道村里自來水都停了。原來天氣太冷水管被凍住了。人們奔走相告,跑前跑后,用了火烤法,土暖法等幾乎能想到的所有辦法,但無奈水管凍的太結實,最終沒能融開。如果今天消不開,意味著整個冬天都沒自來水喝。
正當人們為水發愁的時候,從人群中傳來一個刺耳的聲音:“井”人們才恍然醒過來,自來水凍了我們可以去井里打水。人們急火火跑到井邊,發現水井早已不是往日的水井,雜草叢生,垃圾滿地,毫無以往的生機。村人們開始自發的清除枯草,打掃垃圾。一個嶄新的水井又浮現在人們的面前。挑水的人已經陸陸續續開始向井邊聚集。水桶下去,伴隨著井轱轆嘎吱嘎吱的響聲一桶甘甜的井水上來了。舀起一瓢飲,還是那么清涼甘洌。
等到來年夏天,天氣轉熱,自來水解凍,人們會再次選擇遺忘老井。但是,他們再也離不開老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