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周課程總結
忙碌了一整周,沒有充分的時間備課,所以本周上課還是有些心虛的。
首先來說課程設計,就像上周安排的一樣,在小組建設,心手札的設計,團隊的構建和畢業三件事主題演講之后,我們就迎來了這節課的重中之重,那就是,如果畢業想達到我想要的狀態,那么現在我們要為之付出什么樣的行動呢?以行動力為導向的課程設計,每節課都要落在現實的行動中,所以這節課我引入了兩個工具,一個工具是古典老師剛剛開發的“每日三件事”,還有一個是經典的“生命之花”。
課程的導入部分是我比較滿意的,承接上節課的內容,我們從“小手印”個人分享活動中的個人困惑說起。我承諾學生,每個小組提出一個困惑,解決你們的困惑才是生涯規劃課要給你們做的。我們不是按照課本照本宣科,而是要從困惑入手,再從困惑中走出來。正如我所料,每個小組的困惑都是圍繞著兩個關鍵問題,那就是行動力不足和時間管理做得不好,于是,我自然引入這樣的問題:“怎樣提升行動力呢,怎樣讓我們的時間用得更有效率?那么就讓我們來用一個簡單的工具吧,那就是——每日三件事。別人的課堂,都怕學生拿出手機,我的課堂則是組織學生一起拿起手機,關注橙子成長聯盟,開始每日三件事的打卡。看到這樣的工具,學生們既好奇又興奮,好奇的是,每天只記錄三件事真的那么有效嗎?興奮的是,簡單的操作辦法容易入手,結果自然更加期待。于是小組建群決定懲罰辦法,輪流做法官,看他們玩得不亦樂乎一切盡在掌握中。
果真,就有很多同學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老師,我們每天做三件事,到底是什么樣的事才能真正幫我們成長呢,如果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那有什么用呢?”感謝提問的同學,因為這自然幫我引出了生命之花。于是,我又帶著學生們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月度生命之花的設計過程。
課程的最后,我讓學生們在小組內部分享自己的生命之花,分享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幫自己尋找資源,來對接行動,第二個是幫自己尋找見證人來監督行動。
課程的反思。首先感謝我的學生,這是第三次課了,全班一百五十八個人,仍然全體到到課,無一遲到。
其次,我覺得作為生涯規劃課的教師,既然我們要幫助學生對接資源,那么我就首先要了解這些資源在哪里,我們應該,多跟社會對接,都了解社會各行業的發展和各種社會資源在哪里怎么用,這一點我目前做的不好。
再次,我也存在一些困惑,比如生命之花的使用,就有學生向我提出這樣的問題:“老師,我不知道我成長的領域在哪里,老師我知道我想培養點個人興趣,可是我不知道我怎么把興趣分解成要做的三件事,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我對什么感興趣。”當學生向我提出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我很難給他一個明確的回答。當生命之花的行動計劃因為個人認知的困惑而進行不下去的時候,那么又何談行動呢?
綜合來說,如果要我給課程的滿意度打個分數,我會打七分,因為還有改進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