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一位在附近學校陪讀的大媽,上午在我家閑坐。
她說小孫女今年上半年初中畢業了,有可能去縣城上學,以后她不用陪讀了。但是她卻仍想租房住在這兒,這幾天正在為此事發愁呢!
我們身邊有許多在這兒租房陪讀的奶奶輩們,兒子兒媳都在外打工,她們是家里的主心骨。而家離學校太遠,有的有二三十里山路,山路偏遠,沒有校車接送。
為了孫兒輩們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不得不到學校附近來租房陪讀。大多數到這兒來陪讀是十分無奈的,要丟開家里的一切事務,離開自己舒適的家,到集鎮租一兩間房子,住下給孫兒們做飯。其余時間都是閑著沒事做,雖掛欠著家里的老伴能否忙得過來,卻又無能為力。只希望陪讀的日子早點結束,好回歸正常。
這位大媽卻正好相反,她害怕沒有機會陪讀了,她不得不回老家過日子。
她老家也是建有樓房的,只是十多年前,她的才五十出頭的老伴因病去世后,她便得獨自守著空蕩蕩的房子過日子。
正好她的孫女開始上學了,在外打工的兒子兒媳便在集鎮租了房,讓她帶著兩個孫兒陪讀。
這一陪讀就是十幾年,大孫女進了高中接著又是小孫女。如今小孫女也要進高中了,她面臨著必須回家居住的事實。
但這十幾年,她習慣了在集鎮居住,家里田地早已荒蕪,房屋前面的雜草有一人多深了。家里也是布滿厚厚的灰塵。
這些居住環境她倒是可以改善。她說在這里住久了,不想回老家了。最讓人受不了的是村里幾個留守在家的女人,閑得慌,坐在一堆喜歡嚼人舌根,搬弄是非,說些無中生有的事。比如你和村里某個男人多說幾句話,人家就認為你與他關系不清不白。
她說她寡居十多年了,回家次數屈指可數,仍然有人嚼舌根說她與村里某人有關系。她清清白白一輩子,可不想被人說三道四。干脆住到這兒不回去,省得聽這些人胡說八道亂擾亂心情。
但是又怕兒媳不樂意,以前陪讀,房租與生活開支兒子兒媳會寄錢回家,現在不陪讀了,再要他們拿錢,恐怕沒那么容易。
她嘆口氣說,好在十幾歲的孫女懂她心意,說她來想辦法,叫她不要搬回家去。
她說自己這么些年,沒出門做事,手中也沒有積蓄,全靠兒女們養著。
我也勸她別擔心,兒子兒媳是通情達理的人,贍養父母是他們的義務呢。像我們家婆,也沒有給我們帶過一天孩子,更別提陪讀了,年輕時等于沒有這個人存在?,F在老了她想到兒子家居住,要我們出錢出力照顧,我們能說半個不字嗎。
她點點頭說,也是,我好歹給他們帶了十幾人的人呢,不至于如此絕情讓我孤零零一個人住到老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