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說,是一本信手拈來,一小時可以讀完的小書;以小見大,通過“斷舍離”整理東西的心法,體會生活的心法。
推薦指數:※※※
作者介紹
山下英子,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畢業,通過瑜伽參透了放下心中執念的修行哲學“斷行,舍行,離行”,隨后便致力于提倡以這種概念為基礎的、任何人都能親身實踐的新整理術“斷舍離”。通過對日常家居環境的收拾整理,改變意識,脫離物欲和執念,過上自由舒適的生活。
讀書筆記
斷=斷絕任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但卻不需要的東西
舍=舍棄家里到處泛濫的“破爛兒”,通過不斷重復斷和舍,最后會達到“離”的狀態;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間;
1. 斷——物品要有用才有價值
斷舍離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也是你自己,而不是物品。
收拾,是一種篩選物品的工作。在篩選必要物品的時候,我們要考慮兩個維度,一個是我與物品的關系這條關系軸,另一個是當下這條時間軸。換句話說,收拾就是要捫心自問某件物品與當下的自己是不是確實有關系,進而對物品進行取舍、選擇的過程。
想一想以前自己是不是因為一件東西便宜而不是他確實對你有用而買了它。所有的商家利用這一點擴大他們的銷量,我們去逛超市本來是想買一個本子,但是卻因為旁邊的鋼筆打折而又買了一支鋼筆,盡管你已經有了一支非常好用的鋼筆了。
切記:只有對當下的自己合適且必須,也確實在用的東西,才應該在你自己的空間里。
選擇物品的竅門,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更不是因為它便宜。這一點必須銘刻在心。
2. 舍——處理掉你眼前已經長時間沒用過的東西吧
看看你的衣柜,是不是有很多件已經一年多沒穿過并且很有可能以后也不會再穿的衣服,但是因為不舍得你讓它擠在你的衣柜里已經三年多了。
看看你的桌面是不是有一個本子,當初買它只是因為“好看”,但是兩年的時間里它的作用也僅僅只是好看。
聽我的,處理掉吧。可以送人,可以寄給貧困孩子,可以賣掉,甚至扔掉。
這不會降低你的生活質量,相反會增加你的生活質量和情趣
PS:把自己用不到的東西送給有需要的人時,要說“請收下”,不能說“給你”
所謂斷舍離,就是訓練自己成為能夠信賴的自己,最終徹底脫離“沒法收拾的自己”。
只保留那些對自己真是有用并且高價值的東西,放棄掉那些沒用但是你又舍不得的東西吧。
物品展示自己,存留的物品就是展示自己的途徑。
試著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
3.離——放下對物質的迷戀
斷舍離并非提倡清簡的生活,而是一種生活態度。
試著體會一下用斷舍離整理生活的感覺,各種映入眼簾的肥皂劇、各種非好友的約見、網絡上紛紛擾擾的信息......
后記:筆者閱讀完此書后花了兩天時間掙扎的處理了以下東西:
- 兩個月前買的但是沒有吃完的感冒藥
- 三年前買的只用了沒有兩個月的安卓平板電腦
- 衣柜里以前自己買的廉價并且穿了一兩次的衣服
- 已經不走字的手表
- 買來就不喜歡的新鞋子
- ......
如果你看完想和筆者一樣試試的話,歡迎私信。--崔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