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來,2003年上初中那會上網下載資料都找免費的,貌似收費的知識并不多,或許那時國內知識產權意識還處于萌芽階段,也還沒被廣泛接受,現在想想也許那個時候信息相對匱乏,各方面條件也不夠成熟。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網絡基礎越來越發達,越來越多信息被挖掘,并且通過便捷的移動互聯網通道快速傳播,信息逐步泛濫;而同時國內基于微信和支付寶的移動支付的快速普及,用戶的移動支付習慣逐步被培養。
如今面臨信息泛濫 ,知識泛濫,我們都開始變得越來越焦慮,想從泛濫的知識海洋中汲取更加價值的知識,因為開始有人發現了先機,嘗試了付費社群和付費知識,而用戶也開始體會到知識付費的好處,更加便捷,更有性價比,更靈活......等等,因此我陸續也付費購買了十幾個付費社群會員資格,購買了二十幾堂喜馬拉雅的付費音頻課程,購買了得到APP的付費課程,購買了三節十點讀書的付費視頻課程.....等等,再到今晚筆記俠的知識經濟訓練營,不得不說付費內容確實滿足了我的焦慮緩解的需求,也讓我切實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交流的收獲與樂趣,也讓我有了更多接收知識的方式,可以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方式,滿足自己的喜好與惰性。
對于知識創作者和知識傳播者來說,一樣也有了良好的基礎,有了更加多元化的呈現方式,變現渠道。所以可以大膽預測,這場多贏的知識經濟變革將會越來越成熟,五年后后,互聯網知識付費學習將是多數人日常學習的常態,越來越多優秀的老師及課程將轉移到線上,覆蓋更廣泛地域的用戶,隨著國民用戶的習慣逐步養成,付費用戶量大增,付費知識將會越來越來便宜,而真正優質的知識也將越來越貴,互聯網知識經濟逐步兩極分化。
--顏大魚Ja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