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主題是什么是落后?
烏比岡湖效應:高估自己的實際水平中,心理學借用這一詞,指人的一種,總覺得什么都高出平均水平的心理傾向,即給自己的許多方面打分高于實際水平。另一種通俗的說法就是自我拉抬偏差。
杜寧—克魯格效應:越差越牛逼,越強越謙虛。成績最差的那些學生,對自我水平的認知偏差最大,那些能力強者可能反過來低估自己的能力。
為什么會這樣呢?更為深層次的原因是我們并不能感知整個世界,我們只是通過感知自己的周遭來判斷自己是否處于平均水準之上。一個井底之蛙,在他的世界里卻是處于平均水平之上,又如何呢?
現在看來有一個重大的變化,正在揭示更為殘酷的事實,弄不好百分之一之后全是落后。
現在互聯網時代,所有的人被連接起來,直接,結果就是我們所能感知的世界,不再僅僅局限于我們周遭,而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盡量感知到這個世界的全部,當然,這種感知也有膚淺和深刻的區分。
知識改變命運,當人們看到越來越多知識大神通過知識改變自己命運的時候,所有的人對知識的渴望異常強烈。甚至這種渴望已經成為一種恐懼——害怕落后的恐懼。
當然,這可能使我們焦慮,但這種焦慮使用得當的話也是有價值的。因為恰當,而且足夠劑量的焦慮,有個很好的替代詞匯,叫危機感。
當我們有了危機感之后,我們就要想辦法去提高自己。
看完后,我的想法:
1.學習底層規律。就是查理芒格說的普世智慧,成甲說的臨界知識。
2.讀書思考,真正的應用到生活中。如果只是看了,沒有踐行實踐應用和創新的話,還是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
3.與高手鏈接,學習他們的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從而改變自己。
4.同儕動力。結交團隊小組。
5.出作品。讓別人通過作品認可你,認識你。
6.樹立自己的目標,向著這個目標努力進發,為未來打一個星標,并勇敢的向他前行,即使達不到這個目標,你也超越了大多數人。
7.價值導向,做有價值的事情,忽略那些沒有價值的擾亂自己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