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杠閱讀術》一書中,日本學者本田直之認為,從大量的書中找出最合適自己的讀物,把閱讀它們當成投資,有策略地實行,就能創造出100倍的回報。可見,閱讀是投入產出比最高的投資!確實,長時間的閱讀積累,復利效應也是巨大的。
而且,從理論上講,0-6歲是兒童的良好習慣(包括心理習慣和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兒童各項能力的發展黃金期,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學習能力的發展,而讓所有人夢寐以求的學習能力,卻可以通過閱讀能力的培養而開發90%甚至更多。
閱讀是什么
閱讀是一種生活方式,能豐富我們對世界的感知;閱讀是一種力量,能引領我們對未知的探索;閱讀是一種建設,能推動我們對美好的創造。我們通過不斷閱讀,刷新我們的認知,重新定義概念,進而重新形成科學有趣的價值觀,引領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
閱讀不難,閱讀又很難
識字就能閱讀
但沒有理解的閱讀,只能叫做“閱而不讀”。
比如在閱讀英文的整個過程中,除了通過眼睛輸入信息之外,還要通過大腦識別這些文字,分析句子成分都有哪些,哪幾個字詞構成什么樣的成分、這些成分各自是什么意思、成分之間的關系究竟是什么、這些成分組合起來又構成怎樣的含義,等等。
追求閱讀原著的人擁有更高級的享受。
有過雙語閱讀體驗的都知道,即便是同樣的內容,不同語言表達出來的意境也是完全不同的。那些為了一本哲學書籍去學習德語的名人軼事,講出了只有閱讀原版書籍才能體會的樂趣。
而即便是同一種語言,不同地域之間的表達差異,也足夠說明問題,想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家鄉俗語,即使猜到了翻譯,自己也漏掉了多少閱讀樂趣。
李笑來老師非常確信:一切真正有價值的知識獲得,都基于“只字不差地閱讀”能力
甚至,這只是最基礎的能力,在這基礎上,還要練就一身另外一個進階的能力:
“從字里行間搜尋那些雖然沒寫出來但事實上很重要的信息”的能力……
這個能力和“深入表象看透實質”是相通的。——他完全無法相信這種能力很強的人,在這個市場經濟時代竟然賺不到足夠多的錢。
他還教過:
當我們讀進來第一句話(標識為S1)的時候,任務只有一個,“這句話在再說什么?”(What does S1 mean?表示為M1)其實,有些時候,這并不是一個簡單任務。需要兩樣東西支撐:1)語法知識;2)概念體系。但是,很多人竟然以為只需要單詞就夠了。
然而,讀進來第二句話(S2)的時候,任務就多了一個:不僅要搞清楚M2,還要搞清楚M1和M2之間的關系(標識為R1&2)——這是竟然有很多人從來不做的事情。
M1和M2之間的關系,大抵上分為兩種:
M1被M2支持。這時,M2往往可能從三個角度之一(或者三個角度組合使用)去解釋M1——What?(舉例、闡述)Why?(因果、比較、分類、目的) How?(方式、手段、步驟)
M1與M2共同支持另外一個句子。這時,M1與M2之間可能的關系分別是:并列、遞進、轉折。
如果,M1、M2、R1~2都已知,那么即意味著說真正的“閱讀理解”就已經全部完成。
在認知焦慮不安的時候,有幸遇到笑來老師的引路,一切都可以通過不斷學習獲得,而有效的閱讀就是最好的學習,只要有足夠的耐心。
知識就是金錢,時間就是力量。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一切踐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