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花了大力氣終于看完了著名的《三體》,看完全書,不禁對劉慈欣肅然起敬,因為,這部科幻小說不僅情節非常精彩,更重要的是,它有很多對人類未來和哲學問題的思考。其中就有一個概念,叫做“猜疑鏈”。
話說人類聯軍引以為傲的2000多艘恒星級太空戰艦全體出動,去對付三體艦隊的先行部隊,那先行部隊有多少飛船呢?答案是只有一艘,而且僅僅是只有一輛卡車那么大的水滴型物體,嚴格來說,它只是三體文明的一個探測器,或者一個小型武器,2000比1的懸殊差距啊!可是結果呢?水滴僅僅用了1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就摧毀了幾乎所有的飛船,到最后,只有7艘飛船逃了出來,其中五艘逃向了一個方向,另外兩艘逃向了另一個方向,他們已經沒有辦法再回到地球了,回去就是給三體人送菜啊。然而,人類的噩夢卻沒有結束,一個叫“猜疑鏈”的魔鬼被釋放了出來。
首先,地球已經保不住了,所以,他們就是最后的地球人類;第二,光憑自己飛船的燃料肯定撐不到下個適合生存的行星,那么,要想自己活更久,走的更遠,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其他飛船的零件,燃料搶過來,只有這樣,自己飛船上的人才能活下去。剛起這個念頭的時候,人們會忍不住哆嗦一下,“我這是在想什么?向自己的同伴開火?這絕對不行”我們的理智強烈的建議我們把這種念頭扼殺在搖籃里面,因為這個違反了我們一直以來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可是,魔鬼已經出來了,他就不可能輕易松手,下面,“猜疑鏈”的邏輯開始了,既然我能想到這個問題,那么,其它飛船上的人會不會也這么想?我能控制自己不向別人開火,可是萬一別人開火呢?那這艘飛船就死定了,所以,為了避免這個情況的產生,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對方干掉!那別人也會想到這一步啊,所以,為了活下去,唯一的辦法就是馬上進攻,慢了都不行!所以,自相殘殺的悲劇就此上演,最后,兩個方向都只剩下一艘飛船。這就是我們人類從心里釋放出來的魔鬼。
這種“猜疑鏈”其實普遍存在,當你在家里打開家門,遇到一個自稱推銷員的人,向你推銷他們的一款產品,而且這個人咋一看也不是什么慈眉善目的人,這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一定是馬上把門關上,讓對方離開,因為你會想:這人是不是來入室搶劫的?或者就是準備偷東西來踩點的?他長得怎么那么像剛剛刑滿釋放的?我要不要報警?萬一他知道了我家的地址拐賣我們家小孩怎么辦?你看,我們在僅僅見了對方一面的情況下,就推理了那么多的東西,也許人家真的只是來向你推薦一款新的牙刷呢?那換一種場景,如果你去到一個大商場的服裝店,一個銷售熱情洋溢的向你推銷他們家的秋季新款,你會覺得這個銷售口才真好,這個銷售說的還是蠻有道理的,再不濟,你也不會有報警的沖動吧?為什么?同樣是面對一個銷售人員,我們在不同的場景下反應的差距會如此巨大?原因就是信任感,商場通過門店的展示,投放的廣告,讓你產生了信任感,你知道,對方是做什么的,是什么人,就算你不買他們的東西也不會有任何關系,而另外的情況,萬一他一言不合把我綁架了怎么辦?對不對?這讓我想起了中國漫長歷史上的數次軍閥割據年代,軍閥與軍閥之間是不可能真正和平共處的,到最后,一定會打出一個最大的軍閥,然后說,你們都把武器給我扔了吧,誰再敢動刀子我就滅了誰,這個時候,它反而成了和平的最主要推動者。而在軍閥混戰時期,就算我想要和平,可是,萬一別人乘我不備把我給滅了呢,所以,為了保險起見,一定要先下手為強,把對方滅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關于“猜疑鏈”我想,了解了它,我們就對國家政府的功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我們也能了解為什么法律這么重要,我們也就更能體會人和人之間的微妙關系,我們和陌生人交往的最重要一點就是產生信任,消除“猜疑鏈”,讓對方明確知道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的想法是什么樣的。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和他人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