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樂大掌柜譯文系列之《子不語》,每日一更,多有舛誤,敬請諒解,也煩不吝賜教。
趙良棟大將軍的兒子襄敏公,在保定當總督的時候,有一天夜里,他正在西樓讀書,門窗都是關著的,有一個怪物從窗縫里擠進來,身子扁扁的,到房間后開始用手搓頭搓腳,慢慢像氣球一樣脹起來,成了一個人的樣子。
只看他戴著方巾,穿著紅靴,一副讀書人的打扮。他向襄敏公拱手行了禮,說,我是個生員狐仙,在這里已經100多年了,承蒙以前在這里的各位大人們照顧,允許我留在此處讀書,結果您今天忽然來這里,我不敢跟您這個天子的大臣搶屋子,所以特意來請示一下。如果您想在這里讀書,我當然應該讓給你,但能不能給我3天時間搬家;如果您可憐我,允許我還在這里,那就還是像以前那樣把這間屋子鎖著吧。
趙公大驚,但看到這個狐仙如此彬彬有禮煞有介事,不禁笑道:你說你是狐貍,怎么會是個生員,生員是人類才有的,是讀書人,你不會是在騙我吧?
狐仙說,太山娘娘給我們安排我們考試,每年一次,錄取那些通曉文章明白事理的狐貍為生員,沒選上的就是野狐貍。如果做了生員,就能修仙了,野狐貍沒有這個資格。
說到這里,狐仙就羨慕地對趙公說,你們這種貴人,可惜不修仙,像我們狐貍修仙是最難的,要修仙,得先修人形,再學人話。學人話前,還要先學鳥語。學鳥語也不簡單,要把四海九州的鳥語全部學完,什么鳥語都能說了之后,才能學人的聲音,煉成人形。這來來回回,要花上500多年。如果是人學仙,相對于我們這種異類,已經少了500年的苦功了。如果是貴人或者文人,就好比您這樣的,相比凡人又省了300年的苦功,因為學仙要1000年左右才能成,這是定數。
趙公聽他這么說,心里很高興,第二天就讓人把西樓鎖了,讓給了狐仙。
《趙將軍刺皮臉怪》《生員狐仙》這兩件事,都是鎮遠太守趙之壇說的。趙之壇是趙大將軍的孫子,后來還說,我父親提起此事有點后悔,因為沒問太山娘娘每年考試出什么題目。
大掌柜讀后感:這個故事和上一篇講的《趙將軍刺皮臉怪》,最初的來源都是趙將軍的兒子——襄敏公,由誰轉述的呢,襄敏公的兒子趙之壇。為什么襄敏公要給兒子說這兩個故事,寓意深刻啊。
第一:要懂得變通,人比鬼更不要皮臉。
第二:要多讀書,更要懂說話的藝術!
不講大道理,用故事來蘊含道理,老父親的苦心,不知趙之壇能不能懂?
再來說說這個故事本身,狐仙所說的話可信嗎?顯然是戴高帽子。狐仙說話是很講究藝術性的!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先把話說完,讓趙公進入自己預想的談話內容中。
行禮。進門之后行個大禮,讓趙公沒那么害怕。接著馬上表明自己的身份,我是生員狐仙也。直接說狐仙就行了,非要加個生員,這是給趙公詢問“生員”提供條件。
說先例。以前來的官員,都允許我住在這里。官場向來講究規矩,趙公你的上任們都是這樣做的,那你看怎么辦?
戴高帽。您是天子之大臣,我不敢違抗你。你讓我住我就住,不讓我住我就走。
最后留退路。真要讓我走,那就給我寬限三日,再讓我走。為什么要說寬限幾日呢?因為趙公如果當下有了決斷,那么狐仙還有機會在這3天內,把趙公說服。
趙公果然中了狐仙的圈套,問狐貍怎么會有“生員”?這次狐仙就能繼續把“高帽”給趙公戴上。一番成仙千年論,說得頭頭是道,強調了讀書人和貴人能省800年的苦功。
因為在一開始,狐仙就說“生員不敢抗天子之大臣”,又說“公等貴人,可惜不學仙耳”已經將趙公放在了“貴人”一列。趙公聽完這一番話,高興不已。
這好比兩個朋友見面,你說:如果你做我這一行,肯定比我賺錢更多,一個道理。
狐仙一番話,不費吹灰之力就保全了自己,他的說辭,已經可以稱得上“談話藝術”了。
附原文
趙大將軍之子襄敏公總督保定,夜讀書西樓,門戶已閉,有自窗縫中側身入者,形甚扁;至樓中,以手搓頭及手足,漸次而圓,方巾朱履,向上長揖拱手曰:"生員狐仙也,居此百年,蒙諸大人俱許在此。公忽來讀書,生員不敢抗天子之大臣,故來請示。公必欲在此讀書,某宜遷讓,須寬寬三日。如公見憐,容其卵息于此,則請扃鎖如平時。"趙公大駭,笑曰:"爾狐矣,安得有生員?"曰:"群狐蒙太山娘娘考試,每歲一次。取其文理精通者為生員,劣者為野狐。生員可以修仙,野狐不許修仙。"因勸趙公曰:"公等貴人,可惜不學仙耳。如某等,學仙最難。先學人形,再學人語。學人語者,先學鳥語;學鳥語者,又必須盡學四海九州之鳥語;無所不能,然后能為人聲,以成人 形,其功已五百年矣。人學仙,較異類學仙少五百年功苦。若貴人、文人學仙,較凡人又省三百年功勞。大率學仙者,千年而成,此定理也。"公喜其言,即于次日扃西樓讓之。
此二事得于鎮遠太守諱之壇者,即將軍之孫,且曰:"吾父后悔未問太山娘娘出何題目考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