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主要講的是柳比歇夫的一生。時間統計法讓柳比歇夫更明白的過完了這一生,他能摸到時間的流逝,從作者發現的時間統計筆記來看就知道。
你很難想象,70多歲的老人,能在一年中工作1450小時,具體時間我不太記得,這樣的時間相當于一天工作4小時,這還只是第一類工作。柳比歇夫將時間分成三類,第一類是關于科學類的工作,第二類是看書,第三類是娛樂(電影,音樂會,劇場),這一切都記在時間統計賬本里。從28歲開始,沒有一天落下。所以說,他活的比我們都要清醒,他知道時間都去哪了。
?剛開始我也覺得什么都記下來,真的像機械一樣。比如:柳比歇夫的兒子戰死,他也只是將這件事記錄下來。如果單單看柳比歇夫的時間賬本,只會覺得他無情,可是熟悉他的人,知道他是有感情的,在學術報告中會直率的指出別人的錯誤,用他找出的證據證明他認定的事實。他做的一切多數是為了國家,為了國家,他有一腔熱血,同時他也知道人死不能復生,兒子的戰死他是很悲傷的,但能怎么辦呢,只能通過研究造福社會。
?像柳比歇夫這樣將一生都獻給科學,不求回報的人有嗎?他只需要必需品-安靜的環境、一張桌子、一臺打印機,這樣的人是偉大的吧。
?有誰能夠真的像柳比歇夫一樣沒有虛榮心呢。他對物質不追求,他活的更加自由,不會因為想要得到某樣東西或機會,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
?時間統計法讓我們了解自己的潛能,清楚知道我們浪費了多少時間。
?時間統計法就是記錄事件、地點和所用的時間,柳比歇夫有月總結和年總結,我們不需要一定要按照柳比歇夫的方法來,我們可以改編成更適合自己的時間統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