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每個教師日益深入研究教育過程的細節和奧秘,分析自己的工作和學生的腦力勞動的時候,形象地說,集體里便燃燒起活躍的思想來,集體便為生活提出來的問題尋找答案。而教育思想則是集體的創造活動賴以飛翔的翅膀。由于思想激勵著集體,于是學校生活中最有意義和最不可缺少的事情--集體的研究工作,便開展起來。”蘇霍姆林斯基嚴謹的治學態度,在教學中不放過任何細節的態度非常令人敬佩!
當他發現學生的回答如此貧乏,平淡,毫無表現力,兒童的話里沒有自己活生生的思想的時候,就開始進行分析學生的詞匯量和言語的邏輯性和修辭成分。開始研究兒童思維方面存在哪些特點?感覺很多時候自己上課也是這樣。特別是學生談感受,寫作時,大家都覺得沒有什么可說的。從一年級開始,我就訓練學生寫一句完整的話,很多學生寫得都非常好,到二年級的時候,我開始讓學生寫日記,很多學生還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到了三年級,依然如此。當我說起,讓學生寫自己一天之中最有意思的事情的時候,學生會說:今天沒有什么事情發生。當寫我們的校園的時候,學生會覺得,沒有什么特別的。日常的生活學生早已司空見慣,他們不會思考,沒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為此我很苦惱。也曾帶著他們一起做游戲,一起觀察周圍的事物,結果都收效甚微。
今天,當我讀著蘇霍姆林斯基帶著學生一起到大自然中去,“于是我又備了一個習作本,專用于寫短文:寫一叢玫瑰,寫一只云雀,寫火紅的天空,寫美麗的彩虹……。有時我把自己寫的短文和小詩讀給學生們聽,能跟他們交流思想,交換對周圍世界,即對大自然和人們的觀感,使我感到十分愉快。我發現特別能使孩子們激動的是那種也表達著他們某些親身感受的短文和小詩,當我的短文和小詩能為孩子們心領神會時,他們自己也會動起筆來,以求抒發他們的感情。”是呀,只有老師具有觀察世界的慧眼,有豐富的感情的時候,孩子們才會被感染,如果老師只讓學生去觀察,去思考,而不做具體的引導,他們哪能知道思考什么?他們如何能有情感?孩子們模仿的能力是非常強的,我認為作為一個語文老師,要想學生會思考,會表達,老師首先要會表達,自己經常用一些優美的語言表達出對大自然的贊美,學生耳濡目染,他們遇到相同情況的時候,情感才會油然而生。
“語言,是我們最重要的教育工具,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它。大自然以及它無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是思維的主要源泉,是發展智力才能的主要學校。”兒童思維的奧秘無窮盡,在蘇霍姆林斯基的學生里沒有差生,如果每一位教師都努力去研究學生思想的源泉,我想,我們的學生里差生也會逐漸消失。新學期,新征程,教會學生思考的本領,讓我們從從現在開始!從提高自身的素養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