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科技探索方面有個比較重大的新聞——“突破攝星”計劃。
事情是這樣的:
霍金聯合互聯網投資人尤里·米爾納宣布啟動一個新的1億美元項目,以更好地了解宇宙。該項目的目標是開發數千個郵票大小的納米小型太空飛船,飛往我們最近的星系,并發回照片。
如果獲得成功,那么科學家將可以判斷,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星系是否包含類似地球的行星,容納生命的存在。半人馬座α星距離地球約4.3光年。不過需要指出,“Breakthrough Starshot”項目將開發攜帶攝像頭和通訊設備的小型太空飛船。科學家希望這樣的小型飛船速度能達到20%光速。這一速度遠高于當前的太空飛船,該項目開發需要多年時間,目前尚不能確定是否成功。
史蒂芬霍金認為,在一代人的時間內,人類有可能通過派遣微型飛船前往另一個恒星系統。這些飛船將飛行數萬億公里,比此前任何飛行器經過的距離都要遠。
星際旅行一直都是許多人的夢想,但實現這一夢想面臨著難以逾越的技術障礙。不過,霍金教授稱,夢想實現的速度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得多。“如果我們想作為一個物種存活下來,那就必須最終擴展到星空深處,”他說,“天文學家相信,在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統中,有相當機會存在一顆類似地球的行星,在圍繞著其中一顆恒星運轉。接下來20年里,我們將從地面和空間望遠鏡獲得更多的信息。”
“原則上,過去二十年以及未來的技術發展,將使(星際探索)在一代人的時間內成為可能,”霍金補充道。他對尤里?米爾納的“突破基金會”的一個星際項目表示支持。該基金會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為那些政府官員認為目標太過宏大的科研項目提供資助。
這個探索計劃聽上去確實眼前一亮,不過仔細想想發現成功的概率不到百分之一。
首先,納米衛星,不是納米級的衛星,是指用納米材料做的衛星,雖然我對納米材料的認識很淺,但說要把衛星的材料全部實現納米化本身就是很難完成的一項計劃。
對于速度,達到光速的20%,又是一項相當難以實現的目標。目前人類能夠實現推進探測器的方式有化學方法(燃料),太陽帆,離子推進。化學方法是完成不可能了,太陽帆獲取的動能會隨著跟太陽距離的增加而越來越弱,至于離子推進和其他類型的推進方式,由能量守恒就知道達到光速的20%是需要很大的能量的,并且很難將巨大的能量轉換到探測器的動能上。還有一些經常聽到的比如在飛行器后面持續扔核彈,這完全是一些不著邊際的想法。
至于通信技術,你用啥發信號?這么遠的距離信號衰減到宇宙背景噪音了吧?用激光本身來通訊或許有實現的可能。
說到這個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好多人不明覺厲,其實半人馬座(Centaurus)阿爾法星包括三顆恒星,分別為半人馬座α星A、半人馬座α星B、半人馬座α星C。其中,半人馬座α星A、半人馬座α星B靠得很近,是一個雙星系統,中國古代稱為南門二。半人馬座α星C,一般稱為比鄰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恒星(4.2光年),恒星分類屬于紅矮星。很多科幻電影或科幻小說中提到星際旅行的時候就往往以此作為一個例子。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中也提到了半人馬座阿爾法星。還是覺得探測這么三個恒星還是很不靠譜的,比鄰星作為一顆紅矮星很難想像他能提供另一個地球,至于那兩顆組成的雙星系統或許有可能,但雙星系統對內部行星的干擾還是很大的。
下圖是三顆恒星和太陽的對比圖
下圖是半人馬座α星A、半人馬座α星B還有太陽
下面是通過google十萬星辰獲取的以太陽為中心的附近恒星
這是范圍更大一些的
下面的看上去像是以太陽為中心的球狀星團
下面是銀河系尺度的角度
回到突破攝星,才發現我們要探索最近的恒星都遙不可及,4光年比之100000光年,我們很卑微。突破攝星計劃雖然實現的可能性不大,但它同時帶給我們一線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