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9
第12天 臺北,中正紀念堂 - 國父紀念館 - 誠品書店 - 貓空纜車 - 西門町和紅樓 - ?龍山寺 今天去了好多地方,以至于有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經(jīng)過昨天的好晴天,今天的臺北從昨晚就開始下起了雨,這種陰雨天一直持續(xù)到離開的那一天才放晴,真的是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臺北第一天住的民宿在萬華區(qū),萬華區(qū)是個老區(qū),沒有太新的建筑。民宿在一棟有一定年月的樓房中,小街小巷感覺就好像以前武漢的居民樓。中正紀念堂不遠,一早起床下樓穿過街巷等待去紀念堂的BUS。臺北的BUS和臺中、臺南不一樣,是下車刷卡,結(jié)果我一上車就急急忙忙把卡給刷了,司機小哥脾氣也蠻大,“說了下車刷卡怎么聽不到”,我只好笑著對他說聲抱歉。可能是開車司機工作壓力大的原因吧,呵呵。
中正紀念堂比我想象中的要大,自由廣場的牌樓到紀念堂建筑體估計有五百米距離吧,紀念堂不用買門票,展廳很大,展示了蔣介石在不同時期的“豐功偉績”以及生前使用的私人物品。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不管從古至今,當權者都要為自己留下正面的功績好讓自己可以名垂青史,功過歷史各有各的評述在此也不做評價,當權者無論怎樣,站在歷史發(fā)展角度來看都是推動歷史發(fā)展的重要人物,另一方面人非圣賢誰能無過,過與失永遠都是相對的。從展品中確實能體會到老先生強烈的愛國情懷。
每個整點,整裝的衛(wèi)兵會從一樓踏著標準的步子乘電梯上樓換崗,這也是紀念堂內(nèi)的一道風景,衛(wèi)兵頭戴這銀亮的鋼盔反射著銀白色的光十分醒目。
參觀完紀念堂已到中午,下雨的關系沒有去自由廣場。離開紀念堂就去不遠處尋找知名的“永康牛肉面”。不遠,過了兩個街道就到了。人好多,排隊等座的也不少,大部分是慕名而來的觀光客。在這里吃到了在臺灣的第三碗牛肉面,味道確實不一樣。插曲:在臺北的小街小巷總穿行偶爾像是多年前走在武漢小街巷中的感覺。路過一家戶外店,進去淘了些戶外衣褲,放在那里準備最后一天再過來取。
之后在忠孝中路乘地鐵在臺北101站下車,去國父紀念館。101大樓下是展覽館,這幾天這里正在舉行兩岸文化展覽,張貼著很多內(nèi)地的文化宣傳海報,還可以透過展覽館大門看到不同省份的展覽標題。這肯定是兩岸官方的友好往來文化活動,來看展覽的人有的還排著隊。繼續(xù)順著道路行走,大街對面是臺北政府大樓,題字的落款是”李登輝“。
國父紀念館里面衛(wèi)兵正在換崗,這里的內(nèi)地游客好多,很多人擠滿了在給里面的衛(wèi)兵拍照。在紀念館外面的走廊上很多年輕的學生在排練舞蹈。雨一直下,離開國父紀念館后沿著街道繼續(xù)漫步,發(fā)現(xiàn)前面有一家誠品書店,走進去看看。人不少,沒有喧鬧,一些年輕人席地而坐專注的看書。我想起了N年前我也是這樣在成都書城、北京的西單書店這樣度過了幾年若渴的美好時光。
離開書店,轉(zhuǎn)乘地鐵去了貓空乘坐纜車。想起來也是蠻拼的,到了貓空天已經(jīng)黑了,纜車有四公里,因為陰雨天氣還是有點冷,坐在上山的纜車上,臺北的夜景模糊在雨霧中朦朦朧朧。。。。
從貓空下山后徑直去了西門町。。。雨停了,西門町幾個招牌的大屏幕就出現(xiàn)在地鐵站外,游人如織,趕巧在這里還遇到了為選取拉票的宋楚瑜。
離開西門町和紅樓后,我騎著公用腳踏車回到了萬華,在龍山寺結(jié)束了一天的行程。
今天是一路流水賬,細節(jié)很多沒有太多敘述,來臺北如果下雨了,這樣漫步在臺北的大街小巷也很好,因為陰雨有些行程也是臨時安排。就這樣,冬季到臺北來看雨中度過了穿越時空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