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清姝領讀了基金品種選擇的一和二,了解了晨星網和基金公司,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基金的品種選擇。
一、資產配置比率:選擇基金的核心
基金分成股票基金、偏股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基金,我們知道這些基金的風險和收益都是依次遞減的。本書主要講述的都是股票基金,但是中國基本沒有100%的股票基金,都會或多或少的配置現金或者債券,這個對基金操作也是非常必要的,方便基金調倉買賣股票,并且“熊市的時候什么都不買拿著現金比學藝精湛賺得多”。而這就產生了基金的配置比率。
資產配置比率簡單的說,就是基金可以配置的股票與現金(債券)的比率。
根據資產配置比率不同,晨星把持股70%以上的基金成為激進型,相對來說激進型的風險高收益高。70%一下的稱為靈活配置型
在天天基金上能夠看出這兩種基金在業績基準上的不同。
書中還有一個是股票持有比例,用上投的三只基金做例子,講述持有比例不同,風險和收益不同。清姝只在基金官網提供發售公告、招募中找到過,需要對應基金進行分別下載查看。沒有任何一個基金網站公布所有基金的持股比例。
以前清姝篩選基金都以收益為導向,挑選收益高的基金并不十分在意資產配置比率。但是作者laok卻把這一節的名字叫做《資產配置比率:選擇基金的核心》,看以看出laok對資產配置比率很是重視,它直接關系到了基金的風格,影響風險和收益的高低。
二、技術統計資料:選擇基金的參考
選擇基金最主要有兩個方面,風險和收益。
收益上我們主要看基金的排名,三年、兩年、一年、今年以來、六個月、三個月、一個月等等,很直觀的了解了基金的收益高低,與同級基金比較所出水平。
風險上我們主要看晨星網站上風險評估和風險統計。
清姝專門介紹過晨星上這些系數的含義,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標準差、夏普比率、阿拉法系數、貝塔系數,咱們高中的時候都學過,我知道你們都忘了。說一下結論:平均回報、夏普比率、阿爾法系數都是越大越好,晨星危險系數越小越好。標準差、貝塔系數和P平方都是說明穩定性的,也無所謂是高還是低比較好,最好的是牛市長得多熊市跌得少。
最后說一句,這些只有在同類基金中才有可比性,不要拿股票基金和債券基金比較,沒有可比性。
三、別患“凈值恐高癥”
炒股的很多人有一種感覺,股價太高會覺得這只股票已經被高估,避免買這一類的股票。
但在基金中,這一點并不適用。基金的漲跌是按照相同比例,而不是按照基金凈值的絕對值來進行。基金收益的高低只與投資總額以及單位基金漲跌比例有關,與基金的凈值無關。
基金凈值并沒封頂,發展的好凈值就高。
甚至清姝覺得,相同時間成立的兩只基金,累積凈值高的基金說明發展的好,收益高,更值得購買。
四、要搶購新基金嗎?
炒股的人都喜歡做一件事情,打新。中國A股市場有個特點,新股發售絕對不會破發,經常是幾個漲停板,中簽和中獎的感覺差不多。
這個經驗用在基金市場同樣適用嗎?要不要去搶購基金?
NO,不要搶購股票型新基金。
1新基金的基本特點
基金在成立之初發布公告進行發售,這個時候購買基金叫做認購,然后是三個月的“封閉期”建倉。當基金結束封閉期正式發行,再購買基金叫做申購。
股票基金一般情況下,認購費1%,申購費1.5%。看起來好像是認購比申購便宜,不過現在申購基金往往可以打1折甚至免費,而很多情況下認購費不打折不打折。相對來說1%的認購和0.15%申購費還是貴了不少。
另外,新基金一個最重要的缺點是沒有歷史數據參考,我們在選擇基金的時候往往第一步進行參考的就是過往的業績表現,我們只有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和投資策略作為參考,畢竟這些對基金來說不如過往業績更有說服力,相對來說業績優秀又穩定的老基金更好一些。
2新基金三個月封閉期
清姝觀察過,股市越熱風險越大的時候新基金發售越多,而股市低迷遍地都是打折好股票的時候,基金反倒不愿意發售基金同時基民也不愿意買基金。
如果新基金在股市高點發售,三個月的封閉期,基金經理不得不建倉,本身就是一個很有風險的事情。當然即便是過了三個月可能倉位也是30%-40%,表現就是牛市長得慢熊市跌的少。
同時三個月的建倉封閉期,申購的基金不能贖回,有需要錢的時候一點辦法都沒有。
新基金在建倉初期由于倉位低,處于“滯漲期”,等到建倉完備才處于“上漲期”,我們完全可以等待基金過了滯漲期在購買。不過清姝認為即便過了滯漲期,也要觀察一下再說,清姝還是建議購買三年以上業績優秀的老基金。
保本基金只在申購階段才保本
前面清姝說的是不要搶“股票型”基金,保本基金債券比例遠遠高于股票,不屬于股票基金。清姝特意提醒一下,如果對保本基金有興趣,只能在申購期申購并且持有到周期結束才能保本。
五、基金的拆分和復制
作者寫書的時候,中國投資者對基金凈值非常敏感,都不愿意購買凈值高的基金。基金公司就想出拆分和復制來降低基金凈值。
拆分就是將基金份額認為的歸一。比如投資者有1.6元凈值的某只基金1000份,拆分后變成1元凈值基金1600份,其實對投資者沒有什么區別。主要為了凈值低了,讓投資者不恐慌。
復制是發行“2號”基金,基金經理不變,策略不變,另起一只基金,從凈值1元開始,也是避免投資者恐慌。
不過現在隨著基金知識的普及,投資者對凈值高低不怎么敏感了,很少見到基金拆分了。復制也是因為第一只基金規模太大,不好操作。會停止申購原有基金,將投資者引流到第二只基金中。
六、讓人頭疼的“巨額分紅”
還是基金公式為了降低凈值耍的花招,不過現在投資者凈值不敏感了,基金公司也不太愛做巨額分紅這事了。
實際上基金的分紅和股票的分紅是不一樣的,股票分紅股票的價格維持不變,額外支付給股東紅利,就是資產會多起來。基金分紅時候基金持有量增加的情況下基金凈值會減少,總金額是不變的。
投資者在基金分紅的時候有兩種選擇,現金分紅或者紅利再投資。
現金分紅其實就是免贖回費的贖回一部分基金而已,如果這部分現金沒有進行再投資,實際上在割你養的“金鵝”的肉,對于長期投資并不可取。
即便選擇紅利再投資,再投資部分的持有期是從分紅時間開始計算的,實際上是縮減了持有期。很多基金的贖回費是和基金的持有期長短有管的,頻繁的分紅很可能會增加基金的贖回費用。
所以在挑選基金的時候,如果兩只業績相當的基金,一只頻繁分紅一只不分紅,優選不分紅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