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兩種情況,你會選擇哪一種?
A、你的能力值8000元/月,但是你卻只拿月薪3000,
B、你的能力僅僅值3000/月,你卻拿了月薪8000。
相信大部分人,會選擇后者。不過,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我為什么沒有B這種好事呢?為什么我感覺我其實值8000,但我只拿3000呢?
我們先把這個問題放一放,換一種說法。從整體概率來講,被高估的可能性欲被低估的可能性,相差到底有多少大?被低估的可能性是被高估的10倍?20倍?100倍?不至于相差那么多吧?既然被高估和被低估的概率是近似的,那么當自己被低估的時候,就沒有必要太難過、因為要想到自己也有被高估的時候。
另外,我們從發展的眼光來看。一個人的估值,是根據從前自身的表現,以及做相似工作,達到相似成績的人群的估值,這兩個因素影響的。也就是說,自身從前的表現,會影響自己的估值,(注意是從前),那么當自己成長了,估值總有被自身價值超過的一天,也就是自身總有被低谷的時候。所以,我們不妨接受一個現狀,如果自身不斷在進步,那么被低估將是常態。
在此,我們需要明確幾個重要概念的定義。什么是估值?什么是價值?什么是成長?
估值,簡單地說(不是投資領域)是他人愿意購買你的服務的價錢總和。
價值,就是自身能夠變現的合理程度。
成長,往狹義的說,就是讓自己變現的能力強大。這些變現能力,包括產品能力與營銷能力。產品能力,就是打造符合需求的產品或服務的能力;而營銷,就是告訴他人,你研發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能夠解決他人的需求,并且促成交換的發生。
最后回到這個題目——你該為“你被低估”而高興。因為——
1、從靜止而又客觀的角度看,被低估與被高估的概率差不多。自身的價值,總有被肯定的時候,甚至高估的時候。
2、從發展的角度講,如果自身持續成長,那么自身終將被低估。因為他人對你的估值,趕不上你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