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野火,其實是類似于北方的燒荒。但不像北方大面積的燒,那么有氣勢,那樣熊熊烈火。南方的稻子收完后,地里留下的稻根都很短,一般都不燒,到來年春耕時翻在地里當肥料。只有在路邊的茅草或池塘里的茭白地偶爾燒一回。這樣的燒荒是那樣的婉約,一叢一叢的小火苗沿著路向前延伸。放火的一般也都是些小屁孩,不會是農民。
每當寒假來臨,上海雖然地處南方,但那時的冬天也是極度寒冷的,往往也是滴水成冰。每當天氣晴朗,田野里雖然還沒開凍,小孩子們就閑不住了。有在田野里游蕩的,但更多的是在田野里割草,為家里的兔子,豬割草而忙活。割草也有累的時候,小孩子愛玩的天性暴露無遺。對于火,小孩有著天生的好奇。看到路邊的茅草長的相當茂盛,會忍不住燒著玩。在春天茅草剛發芽時,不管男孩還是女孩喜歡趴在路邊,在這茅草里拔取嫩芽,撥開那層薄薄的草殼,里面是綠色的芯,當地稱之為茅針,很鮮嫩,可以食用。那時的孩子平時沒有零食,這也成了孩子們平時在野外的最愛。到了夏天,茅草長高了,一片綠油油。但到了冬天,綠色的茅草變成一片枯黃,點火就著,成了小孩子玩火的天堂。
小孩子們從口袋里取出從家里偷拿出來的火柴,在背風處,或者由幾個小伙伴圍成一個圈,把點燃的火柴靠近茅草,同時把茅草壓低靠近火種。冬天,天氣干燥,干枯的茅草一點就著。火借著風勢,瞬間就可以把沿路生長的茅草燒個干凈!看著“熊熊火焰”,小孩子都會興奮無比,手舞足蹈。同時會在田地里拔取一些干燥的雜草把火引向另外路上的茅草,直至把茅草燃燒干凈為止,到時在路的兩邊會留下黑黑的兩條痕跡,如同是兩條加粗的平行線一直伸向路盡頭。隨著火焰的燃燒,小孩子們奔跑著,嬉戲著,好像在舉行什么儀式,向世界宣告著什么,把在人內心那種原始信仰暴露無遺。到了來年,燒過火的茅草反而長得更好,充分體現了古詩所云: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意境。萬一有大人經過看到,一般也不會制止,只會說一句,白天玩火,小心晚上尿床!但遺憾的是,玩過火的小朋友也從來沒聽說過有人真的尿床。只會由于回家晚了,被家長說幾句是難免的。
茅草只是路邊的一條線,燃燒的時間不會太長,或許是不夠盡興的緣故。有時小孩子們把火引向冬天的茭白地!此時的茭白地也是一片枯黃,成片的茭白葉子萎靡不振的垂著頭,在冬日暖陽中靜默。當年在我家前面有一整片的茭白地。每當冬天就成了放野火的主戰場!每當野火放起,整片茭白地成了一片火海。燃燒飛起的炭灰飛向天空,如同一只只在火焰中跳舞的燕子,隨著火勢在空中飄蕩。小孩子們在路邊的田埂上的跑著跳著,像過節那樣熱鬧,如同拜火教在那里舉行一年一度的盛大儀式。
當然,放野火有時也難免出些小意外。如果放野火時,旁邊農田里還有人家還沒來得及搬回家的棉花枯枝,以及收好黃豆后留在地里的枯枝,這時野火就會借著火勢難免也會把這些枯枝一燒而盡!這時被燒人家總是感覺有點不痛快,等待小孩子的就免不了受到家長的責罵。但罵歸罵,明年放野火還是少不了他們。而且對于農民而言,最重要的是糧食,放野火燒的畢竟只是一些枯枝爛葉,所以農村人往往也會原諒小孩子的這些過失。
每年的寒假,野火總會伴著孩子們的腳步而延伸,漫天大火是不會有,有的僅僅是局部的野火。當然也就不會導致霧霾天之類的空氣污染。在那時,每當寒冷的冬天有預報嚴重霜凍時,農民為了防止霜凍還專門在田野里放野火呢。那些農民舉著點燃的柴草在自家的莊稼地里,沿著田埂來回的晃動,燃起的青煙也隨著風擴散著。在這些散去的青煙中,似乎隱隱約約有著你我小時候的影子。
童年記事(二十五):偷燒火? ? ?目錄? ???童年記事(二十七):洘溝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