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的我被哭聲吵醒了,睜開朦朧的眼睛,看到了又尿床的弟弟,我從木床上爬起來扯著喉嚨喊媽媽。半天沒人應,抱起弟弟扯下他的尿布,把他放到烤火箱上,蓋好被子。搬起小板凳到灶屋里放在土灶邊,站上去掀開鍋蓋子,鍋里什么也沒有!轉身在屋里到處找,找了兩圈,沒看到平常我們全家人用來洗臉的木盆子。
我知道媽媽又拿著木盆子出去了。弟弟又在哭,把手放在嘴里吧唧吧唧地吃著。弟弟餓了,我也餓了。我把弟弟抱起來坐在門檻上,眼淚巴巴的望著家門口的小路。
奶奶柱著拐杖來了,嚎!一天到晚只曉得嚎!奶奶,弟弟餓,我小心又小聲地喊了聲奶奶。奶奶偏頭看了一眼,走了。
七十年代我的奶奶有個村支書的兒子,有兩個吃國家糧的女婿,她有一個大壇子用石灰養著好多好吃的。只要堂哥堂姐從奶奶屋里出來,我就躲在他們身后,趁他們不注意搶他們的東西吃,搶到了就跑。
弟弟一直哭,門外風大,好冷!媽媽回來了,一只手拿著木盆,一只手接過弟弟。我接過空木盆,看到了媽媽的淚水。沒有借到米,我知道今天又沒飯吃了。
十二歲之前我最喜歡看到三個人。
一個是我父親。
我父親是個木匠,經常在外面給人家造屋、做柜子、做打稻機等。有時候出去很多天,只要父親不在家,每天我都會在天黑后坐在母親為我們準備好的烤火箱里,豎著耳朵聽咳嗽聲。父親用五尺身軀,一頭挑著鋸子斧頭,一頭挑著木箱子刨子等工具,一邊走一邊輕輕地咳嗽。四十多年了那幸福的咳嗽聲,始終記憶著,工具挑在肩上,父親會從口袋里掏出紅薯片子、法餅、包谷來給我們。
一個是我幺舅。
如果幺舅來我們家,就是我最高興的事,這意味著我可以大半個月不會餓肚子了,我幺舅個子大,會挑一大擔紅薯或土豆到我們家,媽媽用鍋蒸著每天分一個紅薯給我們吃。
幺舅住在山邊上,隔我們家有二三十里路,小時候我是舅舅他們那一帶出名的小賴皮。給外婆外公拜年后,一去就不回。一定會賴到我們家的谷子黃了才回家。
一個是我媽媽。
一個端著小木盆的媽媽。看到門前小路上,媽媽用雙手端著小木盆回來,媽媽借到米了。我會很興奮,會在家門口跳著,甚至會翻著筋斗斗迎接著媽媽。
三十年后,一次和愛人吃完飯后,我收拾好碗筷,桌子上有兩個菜沒有吃完,我愛人要把菜倒進垃圾桶,突然我沖上去一把按住我愛人的手,眼含淚看著她,我愛人蒙了!問我怎么啦?我說我想起來了我們家的小木盆,什么小木盆?她坐下來緊張地看著我,于是我把上面的故事告訴了她。
我們家的小木盆時時提醒著我不忘過去的饑餓、痛苦,珍惜現在的幸福、快樂。不忘媽媽的愛,不忘父母的愛。對于父母的愛,我也許一輩子都償還不了,唯有盡力而為之!
作者:行者無疆,一個文學愛好者。
「無戒90天第四期寫作成長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