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給湖北大悟縣宣化店鎮的丁園長一個小驚喜后,我們奔襲1000公里,于次日凌晨4點抵達貴州。
下雨是貴州永恒不變的主題。我們休整了一下,開始貴州的行動。
昨夜下了一場大雨,我們出發的時候,一直是陰天。路上還有點擔心 如果一直下雨 可能孩子們無法在戶外活動。
幸運的是,我們到幼兒園時候,雨停了,還有逐漸放晴的跡象,老師和我們開玩笑說,你們帶來了陽光。
金色童年幼兒園,是龍熙園長和愛人兩人創辦的。早年他們也在深圳打工,接觸到幼兒教育后,想到家鄉的農村里還有很多孩子還沒有幼兒園上,兩人就決定回來創業。
考慮到幼兒園和生源的飽和度,他們最終選擇了 家鄉臨近的冷水溪鎮,這里目前只有一所公辦幼兒園,但是整個鎮的區域內,孩子很多,兩所幼兒園都有生存的空間。于是租了小門面開始邁出了第一步,
第一學期 之后20多個孩子,當時真的是心灰意冷,肯定是虧損,既然已經有了20多個 就好好教,因在深圳的工作經驗,龍園長教學很快得到家長們的認可,相互介紹推薦之下,第二學期人就開始多了起來。
房子小了,又開始想辦法找更大的場地,終于在第二學期末確定了新場地(就是現在所在地),這會地方寬敞了,教室多了 操場也很大。當然租金也很貴,平整土地,圍墻,設施,裝修 等 基本舉兩家人全家之力,四處籌借。在第二學期的假期開始施工,第三個學期正式投入使用。現在幼兒園收到了120多人。并且裝修都是按照高標準要求來做的。
根據我們走訪的經驗,這里的配置 雖然在農村,但細節不差城市。龍園長夫妻倆就是想在農村里辦一所品質好的幼兒園,盡他們的力量縮短農村和城市幼兒教育的距離。
幼兒園里,老師們的素質都比較高,經驗最豐富的曹老師,也曾在廣州工作。在這些優秀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都養成了好的習慣,學了好多本事。
幼兒園的發展,一個是希望能有一臺校車,能夠給孩子們更安全更舒適的空間,同時也希望能早日得到上級部門的復審批復,走上更好更快發展的路。
隨著孩子們的增多,教學管理上龍園長也希望接觸更先進的管理工具,也希望能給老師們更多的培訓。
在采訪中,曹老師告訴我們,老師們其實很希望學習上進,但是每次學習都要利用周末的時間,少了很多陪伴孩子的時間。如果能把培訓學習用網絡視頻等方式,利用每天或者更多的空閑時間可以學習,這樣會更好。
這里的120個孩子中,50-60%都是留守兒童,鎮里兩所幼兒園 還有一所公辦幼兒園,整體留守兒童的比例差不多。還有個別一些在附近打工的家庭,直接帶著孩子在縣城里上幼兒園。
這些孩子們的父母,大多在江浙一帶打工,和大部分打工者差不多,一年回來一次,就是過年的時候。多數工作都是流水線工作和力氣活。放學后采訪接孩子的老人,可以了解到一些情況。
云南、貴州的大山深處,是國家脫貧攻堅戰的后期階段,這里的道路、經濟、教育都差不多是最落后的。這里的年輕人 大多都在15 6歲就結婚,所以一家生3-5個小孩都是常規配置。那上學和教育更是奢侈的事情了。
有一位老人接孩子,對我說:幼兒園里三個孩子都在上學,家里還有一個小的。對于這個家庭,一下子供三個孩子,他們的父母親要在工廠里加倍努力才行。
老人們基本都需要干農活,維持日常生活。孩子們的教育則全靠打工的子女們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