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看到網上有關于談成功的文章,文章中寫到“成功都是智商和實力決定的,跟情商沒半毛錢關系等”……
本人認為網文中關于情商的觀點或許值得商榷,有可能會誤導一些人,尤其涉世不深的年輕人。網文的作者可能把“實力和情商”的內在聯系割裂開了,而實際上實力和情商恰恰是不可分割的。
實力是什么?
我們常常評價一個成功的人,說他(她)實力很強。那么實力是什么?一般實力多指一個國家或個人實在的力量。實力又分為硬實力和軟實力,硬實力是有形的,是可以證明的能力,就個人而言,如學歷、技能、職務、收入等,是一個人道行高低的外在體現。而軟實力則是難以估量的能力,比如思維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文化修養、領導能力、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控制情緒能力等等,是一個人修為高低的內在體現,是一個人思想品德、精神面貌、性格氣質和文化修養的綜合表現。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而言,往往無形勝有形,軟實力更重要。
情商是什么?
心理學家和暢銷書作者丹尼爾·戈爾曼(DanielGoleman)認為情商的核心包括四個要點和五種能力。四個要點:第一、要知道自己的情緒,第二、要知道別人的情緒,第三、要尊重別人的情緒,第四、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五種能力:第一、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第二、妥善管理情緒的能力,第三、自我激勵的能力,第四、認識他人情緒的能力,第五、人際關系的管理能力。
國家行政學院劉峰教授《談談領導藝術與創新思維》一文中在談到領導干部要提高“三商”時談到:“學歷沒有能力重要,智商沒有情商重要。”又說:“情商有四條:自知,自我管理,善于識別他人,與他人搞好關系。自知,就是知道自己的職責,知道自己的優勢,知道自己的致命缺陷。自我管理,就是管理自己的心態,心態要積極;管理自己的情緒,情緒要穩定;管理自己的時間,輕重緩急要有序。善于識別他人,就是識別能力和品德等;與他人搞好關系,更重要的是與他人協調關系。實踐證明:一個人要發展得好,的確需要硬實力,但從長遠來看,則更需要軟實力,更需要情商。
俞敏洪先生說:“情商就是你在這個社會中與其他人和諧相處,并運用能力和智慧、結合別人的力量來創造一番事業的能力。情商就是讓別人信任你、喜歡你的能力。被人信任的前提是具有講誠信的人品、人格。待人誠懇,這樣才值得被人信任。同時,學會分享,相互幫助。”
綜上所述:情商是認識、管理、控制情緒的能力,是與人和諧相處的能力,是讓別人快樂的能力。
情商的重要性
一些研究結果顯示,人的成功商數可以概括為智商、情商和逆境商,英文分別為IQ、EQ和AQ,合稱3Q,它們對成功的貢獻率分別是15%,80%和5%。智商使人發現機會,情商使人利用機會,逆境商使人不輕易放棄機會。
哈佛大學曾經有研究報告稱:一個人是否成功,15%去決于他的學歷、專業知識和能力等因素,而85%取決于其他因素。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從書《美好的人生,快樂的人生》同樣闡述了以上同樣的觀點。
清華大學吳維庫教授說的一個案例更能夠說明問題。他說哈佛大學教授、著名心理學家麥克里蘭,曾經找了一家全球餐飲公司,把領導者分成高情商和低情商兩組進行研究。他的結論是,情商高的一組,有87%的人業績突出,所領導的分部銷售業績高于指標的15%-20%;而情商低的一組,年終考評很少優秀,所領導的分部銷售業績低于指標的20%。為什么高情商的領導,團隊的工作業績高?因為一個高情商的領導具有陽光心態,能控制不良情緒,傳遞正能量,保持團隊活力;而一個低情商的領導,如果受了上級的氣,他就會無端向下屬發火,下屬就會感到委屈,牢騷滿腹,工作沒有積極性,一級傳一級,團隊績效就會差。所以在高壓狀態下,陽光心態和高情商是使你保持不斷進步的基礎。這樣的例子現實生活中很多!
一個人能夠成功,既要有實力,也要有情商,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緊密聯系的、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而不是截然對立的。實踐證明:有實力的人自然情商不會差,而反過來情商高的人,實力也不可能太差。因為情商高的人理智,能夠看清自己,會把握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會處理好人生路上的困難;會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知道進退,妥然的處理好人際關系,爭取別人的支持和幫助,成就自己的事業,即使暫時的實力(硬實力)差一點(這指一般意義上講,相對而言),但只要他有比較高的情商,他(她)一定會努力,一年后,三年、五年、十年后,他(她)就是一個不一樣的自己。因為高情商者會與時俱進,不斷實現自己價值。反之,低情商的人,往往自負自大,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處理事情也往往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說話不顧場合,不懂得妥善地處理人際關系等,因此一般都不會發展的太好。
我曾經接觸過的兩個人,原來在同一個單位工作,學歷、職位等硬實力都差不多。開始倆人在一起辦企業,幾年后分開創業,其中一位所創辦的企業已經上市多年,成為集團公司,銷售額已過百億;而另一位多年后就幾乎沒有一點聲音了。他們的差別在哪里?據我對他們的了解、分析、比較,他們之間的差距就是眼界、胸懷和性格、脾氣,實際上就是情商的差距。
在現實生活中,人和人相比,在學歷、職務、收入等“硬實力”方面確實容易分出你高我低,于是有的“硬實力”占優的人就覺得自己學歷高、職務高、權力大,而看不到自身隱形的缺點,不知道掂量和反思自己的“軟實力”。結果,讓剛愎自用、妄自尊大等種種缺陷抵消了自己的“硬實力”,使這些品德缺陷成為個人發展進步的 ?“軟肋”,影響到事業的成功。
如果一個人只有比較高的學歷,對實現社會不理解,沒有在復雜的環境中歷練,那么今后的人生路上也不可能一帆風順,也就是說他(她)有硬實力,而軟實力可能還不匹配。
吳維庫教授在談到《情商與影響力》也講到這樣的學生案例。他說:“一個人前半生取決于智商,后半生取決于情商。保定印鈔廠分來了三個大學生,工作一段時間后,一個精神分裂了,一個神經衰弱了,一個跳槽了。我把這個消息告訴清華大學的黨委副書記,有三個大學生出事了。他說,你才知道三個,我知道的太多了,太多的大學生畢業以后出事了。我問他為什么?他說,主要就是不適應社會。我問,清華大學的畢業生怎么樣?他說,為了保證他們畢業后能迅速適應社會,我們在畢業前盡量讓他們當一回學生會干部,讓他們學會跟別人共事、溝通,實在當不了干部的,給他們講講課,讓他們懂一些與人相處的道理,打打預防針。”這個案例同樣說明,一個人即使有硬實力,但缺乏軟實力,缺乏情商,仍然需要歷練,需要培養情商。
情商哪里來?
情商并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一種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商是從生活實踐中磨練得來的。
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馬云2015年8月8日在北京聯合大學為香港青年創新創業交流團的講演中說:“情商那里來?磨難、失敗、失意、迷茫、痛苦、失望,所有湊在一起就是情商。是體驗災難、苦難、錯誤,沒有這些是永遠不可能練出情商來的,情商一定是倒霉倒出來的。情商不是書本中現成的學問,而是人生過程中摸爬滾打練就出來的;是軟實力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一部分。
南京圖書館館長、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徐小躍先生在東南大學的一次演講中,其中講到道家的倫理精要是“慈柔”之德時,將老子的“無為”概括成“處下、居后、不爭、尚柔、貴弱、主靜”六大低調做人的處世原則。而且他強調說:“當你取得了一點成績和成就后,你若不想失敗,不被轉化掉,那么你務必牢記上述‘六條原則’,否則一定失敗,絕無例外。對于這一點,大家要慎思之,篤行之啊!”他還進一步強調:“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沒有道家的智慧是成不了大器的,這有非常深刻的道理的。”這實際上講的就是做人的情商。俗話說做事先做人,如果人做不好,事也不可能做好。
因為情商實際上是做人的學問,是一種軟實力,而軟實力比硬實力更為重要;所以成功不是所謂的都是智商和實力決定的,跟情商沒半點關系”。而是跟情商密不可分,可以說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一個成功的人,一定是既有硬實力,又有軟實力的人;而且一定是一個高情商的人。在人生路上,你只有經過不斷地歷練,提高你的情商能力,把自己打造成為一個高情商者,那么你一定會擁一個美好的人生!
作者:慢城原創
公眾號:慢青年(ID:slowwer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