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情商正能量與領導力水平提高

一、認識情緒與情商

我們正處在改制過渡期的特殊階段,最容易出現情緒動蕩和情緒化的問題,但是大家對情緒化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尤其領導班子和領導層,情緒化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不僅是在我們的改制時期,任何時候情緒對事業、對幸福都是沒有任何好處。因此,2019年我們應當從認識情緒、提高情商和正能量開始。

什么是情緒?情緒是人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一種負面情感。情緒的特點是什么呢?首先它是一種負能量,它的重要負面價值就是降低自己和他人的能量與效率;二是它很容易傳染,通過傳染降低大家的能量和效率。以往的經驗表明,尤其是在動蕩的環境下,情緒本身就是一個導火索,它的表現形式就是情緒化、抱怨和指責等等。

什么是情商?情商就是對自己和他人的情緒進行管理以及自我激勵的能力。首先是對自己情緒的管理,然后是對他人情緒的管理,最后是實現自我激勵。

情商的概念是從美國興起的,這幾年又開始興起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情緒無論是對事業還是對幸福都是至關重要的。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成功與否70%取決于情商,20%-30%取決于智商。

一個人的成功有兩個標志,一個是事業成功,一個是家庭幸福。如果某個家庭成員天天抱怨、天天指責、天天不滿,家庭也不會幸福。實際上就是情商低,管理不了自己的情緒。什么叫做管理別人情緒呢?明知道這個人一點就著,那你非要去點嗎?這就是一種對他人情緒的管理,但前提是你必須了解他,不讓別人產生情緒,也避免自己產生情緒。

管理情緒和自我激勵同等重要。遇到苦難或是遇到挫折的時候,現在多數人都是怨天尤人,尋找外部原因,在自我情緒中不能自拔,這都是情商低的表現。目前社會中普遍存在高智商低情商的情況。在學界也有很多學者情商很高,說話也不得罪人,但是天天抱怨、天天指責,這就是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的表現。有的人表達觀點講話極其難聽,當然他關注的問題不是沒有道理,但是不應該情緒化,最后被社會拋棄、被別人唾棄,失去社會地位與個人價值,對自己對社會都沒有好處。

因此,情商非常重要。認識了情緒與情商以后,有了這個認識基礎,我們至少可以去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減少產生負能量,并在此基礎產生正能量。

二、領導層的情商要求

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層更應該管理好情緒,產生正能量。領導是什么?“領”是帶領和引領,“導”是指導和引導。如果一個領導高智商低情商,怎么領導?還有可能會相反,不但不能產生正確的導向,反而會把大家搞亂。我們以前不太重視這件事情,這是我們單位一直面臨的一項癥結,如果解決好這個問題,對于單位以及個人的身心健康都是很有好處的。

作為領導,就是應該與眾不同,體現領導能力與領導水平。領導應該具備高情商和高智商,只要高智商低情商是不行的。如果作為領導時常情緒化,首先他不稱職,領導不應該情緒化;第二他是不負責任的,連自己的情緒都管控不了怎么管理別人;第三他是無能的,情緒化、低情商是一種無能的表現。

我們今年的主題就是從領導層和領導班子開始,我們都是高智商的人,都是大學生和職業資格工程師,但是對情商的認識普遍不夠。抓住這個情商管理的重要問題。我們在公共場合和集體場合不要有情緒化,講話要輕輕說,平心靜氣的說,非情緒化的說,建設性的說,如果公開場合不合適,就私下里說,給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積極反映情況。

因此,2019年我們的一項基本要求就是:作為領導,不管大小,一定要防止情緒化,發出自己的正能量,否則你就是不稱職的、不負責任的以及無能的。

三、如何提高情商與領導力

情商對事業、對家庭、對個人等方方面面都是非常有益的。我們以前沒有強調這個方面,現在大家一定要認識到,并去思考。

具體行動呢?針對我院存在的比較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也就是領導層和領導班子的想法和做法我們基層員工不清楚、不了解或是沒有機會了解的問題,我們要求,作為一種實踐,我們今年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除了解決高情商的基礎要求以外,我們的中層所室長和負責人,每一兩周或至少一個月在所室開一次座談會,仔細傾聽所內員工的意見、建議和情緒,及時作出解釋,同時鍛煉我們的領導能力和情商,遇到解答不了的難題尋求別的途徑或是及時向相關領導匯報。交流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產生負能量,不要情緒化,更不能失去立場。通過溝通和交流既要管理好自己,也要管理好員工的情緒,并對員工進行激勵。領導的一個重要職責之一就是激勵,把大家的激情調動起來。

我們在當前的形勢下,最容易產生情緒,情緒化是事業的殺手、幸福的敵人,所以我們的工作先從這里入手。

四、提高情商管理與領導力水平的關鍵要素

最近有一些思考和心得在這里跟大家分享,可以概括為人生歷程中的“三個硬實力+三個軟實力+四盞明燈”。

(一)三個硬實力

三個硬實力指的是體能、激情和意志。

首先是體能,體能是肉體的能力。體能不同于體質,體質代表能量,體能代表能量的效能。沒有體質的發揮就沒有肉體的體能。體能是載體,是第一位的。

第二是激情,人沒有激情活著就沒有意義。激情來自于愛,小愛、中愛(重愛)和大愛。“小愛”來自于兩性、親友;“中愛”來自于愛好、求知與好奇;“大愛”來自于胸懷、情懷,來自于對人類、社會、國家與民族關心和責任。激情有很多來源,尤其是中愛(重愛)、大愛和情懷,從哪里來?可以在學習和經驗中來,學習什么呢?通識教育我們就很缺乏,包括歷史、哲學、心理學等知識,我們那個年代都不重視,了解和學習的少。如金燦榮,年輕的時候很調皮,母親信仰佛,參加過六四,現在很樸素,很平易近人,他大學時期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學習專業課,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學習通識教育知識,包括歷史、哲學、社會學等,所以今天看待問題、認識問題非常的開闊。

我們在讀書和學習的過程中都可以產生激情;你參與到這個時代中來,參與到社會活動中來,也可以產生激情;我們展望未來,看看國家的形勢和趨勢,我們處在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也可以產生激情。人一旦沒有了激情,就沒有了生活的意義。什么是激情,大到胸懷、情懷,小到感悟和激動,都屬于激情的范疇。我們尋找激情,尋找人生的意義所在。

第三是意志。有的人身體也很好,也有激情,但是什么也堅持不下來,朝三暮四、虎頭蛇尾,也不行。意志很重要,意志就是一種決心。正向心理學把意志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如果缺乏意志,我們遇到困難、遇到問題就會嚇到和退縮。

以上是三個硬實力,它們是負責管理人的動力和動能的。

(二)三個軟實力

三個軟實力,就是指的理智、思想和勇氣。

首先是理智,理智就是理性,情商和情緒都屬于理智范疇,如果沒有理智那就是感情用事。在一個光怪陸離、目不暇接的的時代和環境,保持冷靜和理智十分重要。只有理智才能思考。

第二是思想,就是在一個復雜的社會中要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和看法,不能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能得出自己的結論。現在多數人是在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當然在這個社會,不隨波逐流很難,但是這些年我得出的結論是,既不隨波逐流、也不特立獨行,不要和別人都格格不入,顯得格外超脫,也不行,但是人云亦云也不行。思想很重要,思想作為動詞就是思考,作為名詞就是代表這一種觀念或觀點。

第三是勇氣。勇氣是是非和好壞的分水嶺,有了思想不付出行動,拿不出勇氣來,前怕狼后怕虎,唯唯諾諾也不行。

以上是人生的三個軟實力,它們是負責管理人生平衡與方向的,防止在前進過程中出現搖擺,偏離目標。

(三)四盞明燈

除了我們需要具備的三個軟實力和三個硬實力,我們在前行過程中離不開指引和召喚,那就是四盞明燈,它們分別是“感恩、知足、珍惜、慈悲”。

感恩,就是要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所有幫助你的人;感恩之心是一種正能量,對身心健康有益。

知足,就是多和自己比較,不攀比,保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態,就會有知足感。

珍惜,就是要珍惜眼前的以及所有的一切。

慈悲,也是善良。哲學家周國平批評現在的德育教育,以及那些空洞的口號。有的老師在講德育課,他自己都不信奉的東西,怎么教孩子呢,把孩子們的世界觀都搞亂了。

其實,道德就是兩種東西,即同情和尊嚴。一個人連同情心都沒有哪來的道德?連尊嚴都沒有哪來的道德?同情心換一種說法就是善良之心,如果一個人連善良之心都沒有更談不上道德,沒有自尊也談不上道德。尊嚴,包括自尊是對人格的默許和尊重,人格是什么,人格是誠實、正直、善良和信用。(當然對人格的定義中國和西方也不一樣。)

四盞明燈照耀前方的路,讓我們及時發現障礙,并防止顛覆和偏離方向。

掌握了三個硬實力、三個軟實力以及四盞明燈,如果真正理解了并能做到,將對我們人生發展非常有益。

無論是意志還是勇氣,哪里來的呢?答案是信心。沒有信心,就沒有意志和勇氣。

信心來自哪里?信心來自于信念,信念就是觀念和信仰的結合,觀念就是世界觀,就是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具體講就是價值觀、人生觀,你要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否則你看到的都是黑暗的,負面的,看不到正面的、也看不到未來,觀念都是不正確的也不是主流的,更談不上信心。尤其現在對我們黨和國家,很多人還在搖擺和抱怨。看待一個國家,要像是一個部隊一樣,有在前面搖旗吶喊帶路的,有沖鋒陷陣的,有指引方向喊號子的,有在后面提醒警示的,同時還要有馬云、鄭永年、吳曉波這樣埋頭苦干的。光高歌猛進,沒有敲邊鼓的也不行。我們國家主流是高歌猛進,國家現在也允許各種評論,說明黨和國家寬容了,要堅信黨和國家的初衷是毫無疑問的,盡管還存在這樣和那樣的問題,我們都應當對黨和國家充滿信心。還有中國的文化自信,我們其實不太了解中國文化,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如金燦榮講的,歐洲人認為世界是怎么來的?造了六天,累了,休息一天。中國文化的解釋卻是《老子》中的一句話,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句話就講的很清楚了。這句話充滿了哲學、自然科學和智慧。道,就是真理,道理和規律;”道生一”就是這個世界;“一生二”,就是陰和陽,而且陰和陽是對立統一的;“二生三”,三就是變,變化。我們看到近期從張維為開始挑戰西方理論,倡導中國模式。他做了大量的調研和實事求是的研究,他提出中國人要自信,堅定的倡導中國文化自信。中國文化的特點就是兼容并蓄,把外面好的拿過來學習,歐洲卻不是,我們中國的文化比歐洲強大的多。

結語

2019年,盡管我們還處在一個艱難的時期,但是我們的精神應該樹立起來。我們領導班子更要注重領導素質和領導能力的提高。大家盡管年輕,很多人也進入不惑之年,我們一定要學會學習、學會思想、學會吸收,尤其是注意吸收正能量的東西,學會思辨,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給大家推薦樊登讀書會的一本書《思辨與立場》。

和大家分享下,“三我”的觀點。“三我”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本能的我,情緒的我,自私的我,貪婪的我,動物的我;“自我”是理智的我,管理自己的我;“超我”是超出自己利益得失的我,精神的我。情緒就是本我的范疇,因此我們要做“自我”,爭取做“超我”。

2019年我們從認識情商、提高情商開始,以一種新的面貌和姿態出現,新的一年里活出味道、活出意義,我們要做聰明的人,智慧的人,與時俱進的人。我們要跟上這個時代,至少在精神領域活得堅強、幸福,活出意義,不要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悲自哀。

新的一年,我希望大家在這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環境里,仍然過的充實和快樂,在這樣的環境里,我們最需要的是情商,最需要的是能量,最需要的是激情,我們中層領導更是處在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所以今年我們要嘗試著去做,爭取我們每一個人都過的充實和快樂!


根據李延慶院長在東營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2019年第一次院中層干部會議上的講話整理。? ? ? ? ? ? ? ? ? ? ? ? ? ? ? ? ? ? ? ? ? 2019年元月2日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