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不是吃飽了飯沒事做,寫來作為消遣的。也不是恐怕被人家認做呆子癡漢,不得不 找幾句話來說說,然后勉勉強強動筆的。凡是好的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寫的緣故。自己有一種經驗,一個意思,覺 得它跟尋常的經驗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較新鮮,或者特別深切,值得寫下來作為個人生活的記錄,將來需用 的時候還可以供查考:為了這個緣故,作者才提起筆來寫文章。否則就是自己心目中有少數或多數的人,由于彼 此之間的關系,必須把經驗和意思向他們傾訴:為了這個緣故,作者就提起筆來寫文章。前者為的是自己,后者 為的是他人,總之都不是筆墨的游戲,無所為的胡作妄為。 學校里有作文的科目。學生本來不想寫什么文章,老師給出了個題目,學生就得提起筆來寫文章。這并沒有 不得不寫的緣故,似乎近于筆墨游戲,無所為的胡作妄為。但是要知道,學校里作文為的是練習寫作,練習就不 得不找些題目來寫,好比算術課為要練習計算,必須做些應用題目一樣。并且,善于教導學生的老師無不深知學 生的底細,他出題目總不越出學生的經驗和意思的范圍之外。學生固然不想寫什么文章,可是經老師一提醒,卻 覺得大有可寫了。這樣就跟其他作者的寫作過程沒有什么兩樣,學生也是為了有可寫,需要寫,才翻開他的作文 本的。 以上的意思為什么必須辨明白?自然因為這是一種正當的寫作態度。抱定這種寫作態度,就能夠辨別什么材 料值得寫,什么材料卻不必徒勞筆墨。同時還能夠辨別人家的文章,哪些是合于這種寫作態度的,值得閱讀,哪 些卻相去很遠,盡不妨擱在一旁。 接著我要告訴讀者,寫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兒,艱難的事兒。文章的材料是經驗和意思,文章的依據是語 言。只要有經驗和意思,只要會說話,再加上能識字會寫字,這就能夠寫文章了。豈不是尋常不過容易不過的事 兒?所謂好文章,也不過材料選得精當一點兒,話說得確切一點兒周密一點兒罷了。如果為了要寫出好文章,而 去求經驗和意思的精當, 語言的確切周密, 那當然是本末倒置。 但是在實際上, 一個人要在社會里有意義地生活, 本來必須要求經驗和意思的精當,語言的確切周密。那并不為了寫文章,為的是生活。凡是經過這樣修養的人, 往往會覺得有許多文章要寫,而寫出來的往往是好文章。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 波潑地晝夜不息。 從前人以為寫文章是幾個讀書人特有的技能,那種技能奧妙難知,幾乎跟方士的畫符念咒相仿。這種見解必 須打破。現在咱們要相信,不論什么人都能寫文章。車間里的工人能寫文章,田畝間的農人能寫文章,鋪子里的 店員,碼頭上的裝卻工,都能寫文章:因為他們各有各的生活。寫文章不是生活的點綴和裝飾,而就是生活本身。 一般人都要識字,都要練習寫作,并不是為了給自己捐上一個“讀書人”或是“文學家”的頭銜,只是為了使自 己的生活更見豐富,更見充實。能寫文章算不得什么可以夸耀的事兒,不能寫文章卻是一種缺陷,這種缺陷跟瞎 了眼睛聾了耳朵差不多,在生活上有相當大的不利影響。 以上的意思為什么必須辨明白?自然因為這是對于寫作訓練的一種正當認識。有了這種認識,這一項技能, 而不至于做文章的奴隸,才可以充分利用寫作一輩子只在文章中間討生活,或者把文章看得高不可攀,一輩子不 敢跟它親近。 這本小書中選錄的二十四篇文章可以作為前面的話的例證。第一,這些文章都不是無聊消遣的游戲筆墨,各 篇各有值得一寫的價值才寫下來的。第二,這些文章都不是魔術那樣的特殊把戲,而是作者生活的源泉里流出來
的一股活水,所以那樣活潑那樣自然。我決不說這些文章以外再沒有好文章,我只想給讀者看看,這樣的文章就 是好文章了。要寫好文章絕不是鋪一張紙,拿一支筆,搖頭擺腦硬想一陣就能辦到的事兒:讀了這二十四篇之后 至少可以悟到這一點。 我在每篇之后加上的一些話,性質并不一致。有的是指出這篇文章的好處,有的是說明這類文章的做法,有 的是就全篇說的,有的只說到其中的一部分。讀者看了這些話,猶如聽老師在講解之后作一回概說。于是再去讀 其他文章,眼光就明亮且敏銳,不待別人指點,就能把文章的好處和做法等等看出來。如果文章中有不妥當的地 方或者不合法度的地方,自然也能隨時看出來,不至于輕輕滑過。這不但有益于眼光,同時也有益于手腕。自己 動手寫作的時候,什么道路應該遵循,什么毛病必須避免,不是大致也有數了嗎?總之,我編這本小書的意思跟 認真的老師同其志愿,只希望對讀者的閱讀和寫作方面有些幫助。 末了還得說明, 閱讀和寫作都是人生的一行為必須養成了習慣才行。 譬如坐得正站得直, 從生理學的見地看, 是有益于健康的。但是決不能每當要坐要站的時候,才想到坐和站的姿勢該怎么樣。必須養成了坐得正站得直的 習慣,連“生理學”和“健康”都不想到,這才可以終身受用。閱讀和寫作也是這樣。臨時搬出些知識來,閱讀 應該怎么樣,寫作應該怎么樣,豈不要把飽滿的整段興致割裂得支離破碎?所以閱讀和寫作的知識必須化為習慣, 在不知不覺之間受用它,那才是真正的受用。讀者看這本小書,請不要忘了這一句:養成習慣。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日
著名作家談寫作
作者:阿毛瀏覽作者文集 發表時間:2009-2-13 17:51:38
編者按--學習參考資料
我曾有過一段執教生涯,離開學校后,又以記者、作家的身份常被邀請去大、中學校講學或舉辦有關寫作的講座。在接觸學生中發現,大多數同學反映寫作時,思路總上不來,不知怎么寫,不知寫些什么好。就是確定了主題,列出了寫作提綱,同樣思緒茫然,這確實是學生中存在的很典型又很具有普遍性的現象。
有了寫作主題,又有了寫作提綱,為什么寫起來還會如此困難呢?這里面由多方面因素造成,寫作基礎薄弱是主要的原因。當然還涉及語文知識貧乏,生活經驗不足,工作實踐不夠等問題。需要指出的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過去一直不被人們所重視,那就是寫作思維的開發。寫作思維不活躍,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會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寫起作文來,就會感到不知寫什么好。那么,我們該如何去開發寫作思維空間呢?不妨用以下幾種方法練習,會讓你收到預想不到的效果。
一、句子變換練習
任何一個句子都可以在不改變意思的前提下,出現多種說法。我們不要受習慣影響,只會用一種方式說話。同一種內容可以變換出多種形式的句子來。能變換出越多,說明你的思維就越活躍,思維空間便越大。
譬如:你吃過午飯沒有?這是一個極普通常用的問句,如果不準你再用這個句子,又要達到同樣問話目的,那么,該怎樣說呢?稍微想想便不難想出幾句來:
(1)都快十二點了,不知你吃過飯沒有?
(2)我還沒吃午飯,你呢?
(3)時間不早了,我們吃午飯去吧!
(4)時候尚早,你肯定是沒吃午飯就來了。
(5)你肚子餓了吧?
這樣的句子只要你繼續想下去,還會有許多許多。盡管問話改變了,句子不同了,但問話的目的是一樣的,不管直接還是間接,最終目的無非是要弄清楚你到底吃過午飯沒有。
又譬如:天晴了!別看它是僅有三個字的句子,同樣可以變換其他方式去表達:
(1)雨歇了!
(2)老天爺終于不再下雨了!
(3)烏云散盡,天氣晴朗起來了。
(4)先前下大雨,媽媽擔心上學的妹妹沒帶雨傘,如今雨點停了,天空亮了起來,媽媽舒心地笑了。
(5)太陽從稀薄的云層中鉆出來,天空中那殘云就像吃了敗仗的匪兵一樣逃竄得無影無蹤。
在句子變換練習時,不要拘泥于句子的長短,也不要束縛在原句子的語氣或其他非本質的框架上。只要能反映相同問題就行了。因為變換句子的練習,其目的是開發寫作思維空間,過多的限制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通過句子變換練習,既可以讓人鍛煉出多種表達能力的技能技巧,又可以避免寫文章時,同一句式反復應用,使文章生動活潑,不致呆板。
二、詞語寫文練習
把幾個詞語通過一定的內容與手段聯系起來應用,成為一段話或文章。串聯詞語成文的練習,可以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初級階段,列出若干個關系比較密切的詞語進行練習,適合小學學生練習;第二階段是中級階段,所列出的詞語,它們間需通過間接關系才能聯系在一起,適合小學高年級學生和初中學生練習;第三階段是高級階段,把本來就沒有關系的詞語,通過轉彎抹角找關系,利用強硬的手段把它們聯系在一塊,成為一篇短文,適合高中或大學學生以及希望提高寫作水平的所有人士練習。特別需要說明的是,高級階段的詞語串聯,雖詞語間本來拉不上關系,但不管通過什么手段非要它們聯系起來,而且必須沒有破綻,內容應當符合客觀現實,讓讀者感到信服,這個難度并不一般。高級階段要求作者具有較豐富的社會、科學知識。離開這基礎,就無法子辦到,這對培養寫作人才豐富想象力和充實社會科學理論知識很有好處。
串聯詞語成文,看起來簡單,做起來不容易。因此,我們必須按部就班,從簡單容易的初級階段練起。這里還得再補充說明的是,本文推介的串聯詞語成文練習,不是簡單的造句練習,不僅僅是要用上規定詞語,還得寫成有血有肉的短文。短文要符合實際,符合科學,力求文筆流暢,生動活潑。
(一)初級階段練習
在這個階段里,練習提供的詞語一般是屬同一屬性的事物的詞,聯系自然比較密切。串聯起來難度雖然不會很大,但要寫好寫活也不容易。
例題: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將“太陽、星星、月亮”三個詞語寫三百字左右的文章。
示范文:太陽星星和月亮
如果按我的想法來劃分宇宙,我就會把人類居住的地球劃為第一世界,因為地球是宇宙間唯一一個有生命存在,特別是有智慧生命--人類存在的星球,至少到現在還沒有證實其他天體存在這種高度文明;然后,我就把太陽、星星、月亮通統劃入第二世界,因為它們都在同一個天空上生存、出現,同樣是沒有智慧的生命,沒有文明的社會。
我們常稱呼太陽為公公,小說里把月亮稱為小姐,把我們青少年或事業嶄露頭角的人比作星星,說是希望之星啦,未來之星等等。這么說來,太陽公公最大,輩份最高,其次是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