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77年,春秋時期,晉獻公在位26年間,內政如同一團亂麻,他過分寵愛驪姬,疏遠了三個兒子,派太子申生住在曲沃,二公子重耳住在蒲邑,三公子夷吾住在屈邑。
眼看著晉獻公越來越老,封奚齊為太子的事情一天天還沒有著落,驪姬便想除掉太子申生,便派人對申生說你父親近日夢到了你的母親齊姜,要你速來曲沃祭祀一下,申生不疑有他,于是回到曲沃,祭祀后將祭祀完的胙肉獻給父親,剛好晉獻公出去打獵去了,便將胙肉放在宮中,驪姬暗自派人在胙肉里面下毒,晉獻公回來后,驪姬又派人通知重耳和夷吾,說父親有要事召見他們,廚師將肉獻給晉獻公,晉獻公剛要吃,驪姬從旁阻止,說胙肉放了兩天了,要試一試,于是旁人試胙肉,那人不出片刻便死了,給狗吃,狗也死了。驪姬嚇得大哭說:“申生為何這般狠毒,為了繼承君位,居然連父親也要下毒手。”太子申生聽到了這個消息,有口難辯,于是自殺了,這時重耳和夷吾在進都城的路上聽說了申生的事情,知道了是驪姬使得計謀,身邊臣子說:“驪姬心狠手辣,一定會加害于你們,我們先避一避。”于是夷吾和他的老師逃到屈邑,重耳和一幫依附他的臣子逃到蒲邑。
他們二人不辭而別,晉獻公非常憤怒,認為三人合伙起來謀害自己,就派人追殺重耳和夷吾,重耳聽說了父親派人過來追殺他,與眾人商議,決定收拾行李明天一早跑路,奔到了翟國。夷吾那邊得知有人過來殺他的消息后,和師傅商量對策,于是用計殺掉了晉獻公派過來的人。夷吾也準備逃往翟國。他師傅說:“不行,重耳已在那里了,我們再逃去,晉國必定轉移軍隊來證討翟,翟國人怕了晉國,我們就有禍了,不如逃往梁國,梁國靠近秦國,秦國強大,等晉獻公去世后,我們就可以請求秦國送你回國了。”于是逃往梁國。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去世,晉國陷入了內亂,驪姬和她的兒子都被人殺掉了,晉國陷入了沒有國君的局面,在當時的周天子已經沒有多少發言權了,晉國現在誰當國君主要是看周邊強大的諸侯國和晉國朝中大臣決定,眾大臣想接重耳回來繼位,誰知重耳謝辭說:“我違背了父親的意愿逃出晉國,這是不忠,父親逝世后又不能按兒子的禮儀侍候喪事,這是不孝,我怎么敢立刻回國即位,晉國老百姓會怎么看待我,各位大夫還是另立別人吧。”當時眾多支持重耳的人就急了,我們殺了驪姬和他的兒子就是想讓你回來領導晉國呀,現在你怎么能撂挑子子不干呢?但國不可一日無君,少數支持夷吾的臣子就提議去接夷吾回來繼承大統,于是就去詢問夷吾的意思,夷吾許諾,若我當上了國君,一定待你們不薄。后又安排人聯系秦國,對秦國使者說:“若秦國扶持我夷吾繼位,就送晉國的五座城池給你們秦國,我們永結秦晉之好。”使臣一驚,心想秦晉之好可不是靠送城池維持的,況且國家城池豈能隨便送人,何況你現在還是一個落難的公子哥呢。便笑著說:“公子真是快人快語啊。”然后還看了看夷吾身邊的左右大臣,他們正眼觀鼻,鼻觀心一副凜然的模樣。夷吾以為對方不相信,便大聲說道:“夷吾絕不食言!”希望秦國支持自己。
使臣回去后,將五座城池的事稟報給了秦穆公,并說夷吾和重耳兩個人的差別太大了,如果選擇重耳回去繼承,將來對秦國向東發展是一個攔路石啊,于是秦穆公選擇了扶持夷吾。在重耳的謙讓和夷吾的許諾加賄賂下,夷吾順利的當上了晉國的國君,人稱晉惠公,晉惠公辦的第一件事就是,殺掉了以往支持重耳的臣子,渾然忘記了當初許下的承諾,辦的第二件事就是,派使臣向秦國解釋,五座城池沒有了。這秦穆王還派軍隊在五座城池附近眼巴巴的等著交接儀式呢,這時晉國就派使臣過來了,秦穆王心想著這城池要到手了,內心興奮臉上也帶著笑容,晉國的使臣說:“我國國君自己非常愿意將五座城池劃分給秦國,但朝中的臣子都不同意這件事,他也沒有辦法,所以城池的事情可能要泡湯了。”秦穆公臉上還帶著微笑呢,聽了這個消息,立馬沉了下來,還沒等秦穆公質問,晉國的使臣又語出驚人:“請秦穆公派軍隊進攻晉國吧,請你扶持重耳上位吧。”秦穆公一時還沒反應過來,秦國左右大臣便先一步請晉國的使臣先行休息去了。五座城池沒了,秦穆公也無可奈何,頂多以后少和晉國來往了。
誰知過后不久,晉國大旱,晉國派人向鄰國秦國來借糧了。秦穆公取笑道:“我還以為你們晉國是過來還我五座城池的,像晉惠公這樣厚顏無恥的君主還真是天下少見啊。”使臣神色一凜拱手道:“希望貴國說話慎重一點。”說罷還未等秦穆公反應,使臣接著說:“功過是非,任由議論,鄙國向貴國借糧,正體現了晉惠公的兩大美德!”秦穆公一聽,嗯?使臣大聲說:“晉惠公不顧他日得罪貴國,還敢來向貴國借糧,就是因為知道貴國國君秦穆公胸懷大度,不計前嫌,這是誠信之德,此為第一個美德;鄙國國君晉惠公為了晉國老百姓的安危,不顧個人的羞辱來向貴國借糧,這是愛民之德,這是第二個美德。”說完一正色便在旁等著秦穆公的反應。秦穆公笑道,“天下居然還有這樣的道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秦國居然真的借糧給晉國了,春秋時期的仁義大旗威力還是很大的。
風水輪流轉,天災也輪流轉,沒想到兩年后,秦國也大旱,只好轉而向晉國借
糧,可能當初秦穆公借糧給晉國就是等的這一天吧,畢竟誰都有個災禍之年。誰知晉惠公一聽,心里打著小九九,我已經欠了秦國五座城池了,斷然沒有和好的機會,秦國慢慢的強大起來,借糧給秦國,實在是養虎為患,反正已經得罪了,也就不怕撕破臉皮了。況且咱們都是一方諸侯,誰怕誰啊。于是不顧臣子反對召集將領,派兵馬駐扎在秦國邊界,準備來個趁火打劫。秦穆公這下是真的見識到了,你們晉國不借糧也就罷了,居然還派軍隊來犯,這是為何?以為我秦國好欺負嗎?剛好我秦國休養生息十多年,正愁沒人練手,你們晉國道湊過來了,就不要怪我不客氣了。
于是兩軍交戰,一戰之下,居然俘虜了晉惠公。不知晉惠公這個老賴面對秦穆公會是何等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