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杉版資治通鑒【1614】“轉(zhuǎn)危為機”謬論。2022-07-09

垂拱元年(公元685年)

1、

春,正月一日,赦天下,改年號為垂拱。

2、

太后以徐思文為忠,特別赦免他的連坐處分,拜為司仆少卿。對他說:“徐敬業(yè)把你改姓武,朕今不再奪改,你就姓武吧!”

3、

正月四日,任命騫味道為守內(nèi)史。

4、

正月二十二日,文昌左相、同鳳閣鸞臺三品、樂城文獻公劉仁軌薨逝。

5、

二月七日,太后下詔:“朝堂所設(shè)置登聞鼓(申冤鼓)及肺石(設(shè)于朝廷門外的紅色石頭,民有不平,可以擊石鳴冤,或站到石頭上去,紅色代表赤心無欺。石形如肺,所以叫肺石),不須防守,有擂鼓及立石申冤的,令御史接收他的訴狀,奏聞上來。”

6、

二月二十九日,任命春官尚書武承嗣、秋官尚書裴居道、右肅政大夫韋思謙同時擔任鳳閣鸞臺三品(實質(zhì)宰相)。

7、

突厥阿史那骨篤祿等數(shù)次入寇邊境;任命左玉鈐衛(wèi)中郎將淳于處平為陽曲道行軍總管,出軍迎擊。

8、

正諫大夫、同平章事沈君諒免職。

9、

三月,正諫大夫、同平章事崔詧免職。

10、

三月十一日,將廬陵王遷到房州。

11、

三月十六日,武承嗣免職。

12、

三月二十六日,頒布《垂拱格》(新法,取代永徵令)。

13、

有一位朝廷官員,受到貶職處分,自己找宰相陳述辯解,內(nèi)史騫味道說:“這是太后的決定。”同中書門下三品劉祎之說:“你因為受別人的案子牽連而被貶,由臣下奏請。”太后聽聞,夏,四月一日,貶蹇味道為青州刺史,加授劉祎之為太中大夫。對侍臣們說:“君臣同體,豈能把壞事推給君王,好事就當自己人情呢!”

華杉曰:

蹇味道壞了規(guī)矩,如果是你舉薦某人升了官,他來感謝你,你應(yīng)該說,那是太后的決定。這叫“不市恩”,不要把太后的恩情,你拿去賣了。反過來,如果某人被貶,找你申訴,你就指出他的問題,不能把得罪人的事推給太后。

14、

四月八日,突厥入寇代州;淳于處平引兵救援,到了忻州,被突厥擊敗,死了五千余人。

15、

五月一日,任命裴居道為內(nèi)史。納言王德真流放象州。

16、

五月十七日,任命冬官尚書蘇良嗣為納言。

17、

五月二十七日,太后下詔,無論朝廷或地方九品以上官員及百姓,都可以毛遂自薦,要求當官或擢升。

華杉曰:

武則天要篡唐,就要打破整個唐朝貴族、官僚階層及運行體制,這就是她“發(fā)動群眾”的辦法了。

18、

五月二十七日,擢升韋方質(zhì)為同鳳閣鸞臺三品(實質(zhì)宰相)。

19、

六月,天官尚書韋待價兼任同鳳閣鸞臺三品。韋待價,是韋萬石的哥哥。

20、

同羅、仆固等諸部叛離;朝廷派左豹韜衛(wèi)將軍劉敬同征發(fā)河西騎兵出居延海以討伐,同羅、仆固等都戰(zhàn)敗逃散。太后敕令把安北都護府設(shè)置在同城,以招納投降的人。

21、

秋,七月五日,任命文昌左丞魏玄同為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三品。太后下詔,從今天開始,祭祀天地,高祖、太宗、高宗的牌位都在一旁陪祭;這是采用鳳閣舍人元萬頃等人的建議。

22、

九月二十四日,廣州都督王果討伐造反的獠人,討平。

23、

冬,十一月一日,任命天官尚書韋待價為燕然道行軍大總管,以討伐突厥。當初,西突厥興昔亡可汗、繼往絕可汗死后,十姓無主,部落多散亡,太后于是擢升興昔亡可汗的兒子、左豹韜衛(wèi)翊府中郎將阿史那元慶為左玉鈐衛(wèi)將軍,兼崐陵都護,仍稱興昔亡可汗,管轄五個咄陸部落。

24、

麟臺正字(國家圖書館抄寫員)、射洪人陳子昂上疏,認為:“朝廷遣使巡察四方,不可不特別慎重人選,刺史、縣令任命,也不可不仔細選擇。近年百姓疲于軍旅,不可不加以安撫。”奏疏大略說:“如果派出的使者不是恰當人選,則無論擢升或貶黜,還是處以刑罰,都不能公平公正,結(jié)黨營私的得到提升,堅貞忠直的反而被黜退;白白讓百姓修飾道路,送往迎來,毫無益處。諺語說:‘要看一個人怎么樣,就觀察他派出的使者。’不可以不謹慎。”又說:“宰相,是陛下之腹心;刺史、縣令,是陛下之手足;沒有哪個君主能無腹心手足而能自己獨自治國理政的。”又說:“天下有危機,禍福因之而生,機靜則有福,機動則有禍,這個‘機’,就是百姓。百姓安則樂于享受人生,不安則輕率就死,輕率就死,則無所不至,什么事都敢干,妖逆之人乘機利用,天下就亂了!”又說:“隋煬帝不知天下有危機,而相信貪佞之臣,希望在夷狄獲得利益,以至滅亡,這個教訓,豈不是很大嗎!”

華杉曰:

這里有一個“危機論”,現(xiàn)在我們經(jīng)常聽到人說“轉(zhuǎn)危為機”,那是一廂情愿的胡說八道。危機的機,是機關(guān),是扳機,你不要去觸動那個機關(guān),不要去扣動那個扳機,就不會有危亡之憂。而“轉(zhuǎn)危為機”,是想隨機應(yīng)變,“壞事變好事”,是一種低層次的思想。

日本企業(yè)家塚越寬提出一個“景氣對策”的概念,就是說要在經(jīng)濟最景氣的時候制定對策,而不是等經(jīng)濟危機來了,你再制定對策怎么應(yīng)對,怎么“轉(zhuǎn)危為機”,那一切都完了。所謂天晴的時候要修補屋頂,等暴風雨來了,滿屋子都在漏水,房子甚至有倒塌的危險,這時候你怎么“轉(zhuǎn)危為機”呢?

陳子昂說:“機靜則有福,機動則有禍”,就是你不要去觸動那個“機”,那不是機會,是禍機。

25、

太后重修故白馬寺,以和尚懷義為寺主。懷義是鄠縣人,本姓馮,名小寶,在洛陽街上賣藥,通過千金公主的引見,得到太后寵幸;太后想要讓他方便出入禁中,于是出家為僧,法名懷義。又因為他家世寒微,令他與駙馬都尉薛紹合族,命薛紹把馮小寶當叔父一樣事奉。出入乘御馬,十幾個宦官前后侍從,士民在街上遇到的都要奔逃躲避,有靠近的,常常被打得頭破血流,扔在路邊,任其生死。見到道士,則極意毆打,還要剃光他的頭發(fā),才揚長而去。朝廷貴臣見了他,都要匍匐在地,爬上前謁見,武承嗣、武三思都執(zhí)僮仆之禮以事奉他,為他牽馬拉韁,懷義對他們視若無人。又多聚無賴少年,剃發(fā)為僧,縱橫犯法,人們都不敢說話。右臺御史馮思勖屢次將他們繩之以法,懷義在路上遇見馮思勖,令隨從毆打他,幾乎打死。


垂拱二年(公元686年)

1、

春,正月,太后下詔,歸政于皇帝。睿宗知道太后不是誠心,奉表堅決推辭;太后再次臨朝稱制。正月二十日,赦天下。

2、

二月一日,日食。

3、

右衛(wèi)大將軍李孝逸既攻克徐敬業(yè),聲望很高;武承嗣等厭惡他,多次在太后面前說他壞話,貶為施州刺史。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