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面這篇文章來為大家分享我最近的一點讀書心得。
最近我正在讀的是《精進》這本書,很早之前就聽說這本書很不錯了,也看到過有戰友在寫這本書的讀書筆記,我買來這本書已經很久了,一直擱在床頭,最近才鬼使神差的拿起來翻了翻,本來就對這本書的心理預期就很高,但看了目錄和前言我發現還是以前還是低估了這本書。
在我看來這本書毫無疑問是市面上最好的自我提升類的書籍之一,對于在校學生和職場新人以及思想迷茫的人來說尤其合適,讀一讀此書,你一定會對自己有更清晰的認知,更好的定位,更合理的規劃。
在我看來,這本書最大的特點不是觀點的多新穎,思維的獨特,而是作者的博覽群書、融會貫通。如果是007的各位戰友來讀此書,就會發現,這本書里面的觀念都是我們經常接觸的,很多內容在我們平常的學習中都有,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將這些觀念整合在一起,然后把它們貫通,融為一體,化零為整。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說的:
這是一本特別的書,說它特別是因為,它是某種復雜的混合物,里面有我的經歷以及對經歷的思考,有心理學,有不同學科不同實踐領域的經驗和知識。
盡管這本書是一些概念的混合,但正如作者所說“這種混合并不突兀”,作者說“閱讀、思考、寫作和生活本身也應是渾然一體的”,閱讀這本書,你會發現它的每一點都直面現實而又有充分的理論和科學依據。
這本書開頭就寫出了對于一個人而言最重要的因素:時間以及對于時間的感覺。我經常想起一句話“決定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認知”,而不同人之間認知的不同歸根到底都會表現在對時間的利用上。這本書寫人生的七個側面: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才能、成功。把時間列為第一要素無疑是必要的,一個對時間無感的人,又怎么做好選擇?怎么去行動、學習?怎么去培養自己的才能?缺乏時間緯度的思維又如何獲得成功?(實際上,確實有很多人對時間是無感的?)
所以,本書所寫的對于時間的五個視角無疑是相當重要的,這五個視角就是我們對于時間的五個不同的態度,我覺得它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預示一個人的未來,五個態度可以分為三個方向,對待過去的態度、對待現在的態度和對待未來的態度。
其中,對待過去的態度:積極和消極兩個視角。對待現在的態度:享樂主義和宿命論。第三個方向是對待未來的態度:未來視角。
不同的視角有不同的優缺點。
積極過去:常懷感恩之心,但易忽視當下快樂;
消極過去:易沉溺過去的傷害不可自拔。(我覺得用來反思不錯)。
享樂主義視角:幸福感比較高,但易出現成癮行為吸煙、酗酒、沉迷網絡游戲等(都是即時反饋強烈的事情)
宿命論:認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只能順從(我覺得用來安慰自己調節心情也不錯)
未來視角:時間利用率強,成就可能高,但幸福感不強(未來哪里能夠完全預測,不擔心就奇怪了)
能夠在不同的視角之間轉換,能夠利用好各個視角的優缺點,能夠在不同場景下用用不同視角的人無疑會活的輕松,對于這五個視角,這本書的建議是:多采用積極過去視角,享樂主義視角和未來視角,并在三者中取得平衡,少采用消極過去視角和宿命論視角。
而對于這本書提及的“由當下向過去與未來延伸”的理解我覺得對待過去不要沉溺,對待未來則應該像本書提到的“視未來存在于當下”的那樣,也就是笑來老師所說的“活在未來或者至少部分活在未來”。
對未來我們不下妄念(妄念:缺乏依據的想法),對未來我們只做趨勢的預測(趨勢已經發生,未來必然而然,一些未來只不過是現在在未來的延伸)。
以上就是我最近的感想,分享給你,供你參考!
延伸閱讀:凱文·凱利《必然》
? ? ? ? ? ? ? ? 羅振宇《迷茫時代的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