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作文課是打磨作文的最后一個主題了——將句子寫得完整具體,介紹小學生作文常見口語病時,有同學擔心問我,寫的字被刪完了怎么辦。學了今天的主題,應該擔心沒了吧。
離考試一個月不到了,考慮到現在考試中閱讀理解題目的分數占比越來越重,不少孩子在概括能力和答題技巧上有提升空間,我便找來了各地歷年試卷上的閱讀理解真題,每次課上挑選兩篇,打印好人手一份后,讓孩子們先做一遍,之后一個一個問題的討論,每過一題,我們會總結出若干答題的技巧。
周五晚班級里,我把總結文章中心思想的工具提供給了孩子們,這是《結構化思考》一書里看到的,在高年級作文班里使用時,發現學生能輕松用此工具將文章中心思想概括全面,這也是很好的總結表達公式,認真的孩子用筆記下來了。
去年初讀威廉.韋斯特《提高寫作技能》時就很興奮,我就知道在某一天設計我的作文課時,一定會借鑒到這一部分練習設計,這次課的設計過程內心無比雀躍,實際每次設計課程對我來說都是享受的,想到好的練習模式,就象撿到了寶貝一樣,預想著他們答題時的思考路徑、可能的問題、運用到的技能及感受。
出示了今天的課程主題后,先示范了兩個例句,讓一個干巴巴的、語義模糊句子先變成一句具有確切描述功能的主干齊全、清晰的句子,接著添加修飾成分變成生動的句子,第三步使用修辭手法后變得更加形象化。帶孩子們做了兩個練習后,每個人從練習紙中自選三個句子進行練筆,然后彼此分享,讀給其他同學聽,分享雖費時間,但好處很多:可以培養孩子們的信心、體驗表達的樂趣、培養孩子寫作中的讀者意識。
(可惜只注意聽,沒有給他們分享過程和作品拍照,對于拍照這事,常常提醒自己卻做得不夠好。)
吳繼平閱讀積累和文字感挺不錯,這是他在課堂上搶答別人問題時發現的,雖影響其他人表達但顯示他對自己的信心,發練習紙讓他寫時,他嘴上不太樂意,聽到別的同學讀自己的作品時,他受了啟發,又寫得很好。楊奧琦領悟很快,她和王瑜的練習很默契地都在確切化句子里用了對方的名字作主語,開啟互損模式,可也不乏趣味,尤甚是中間加修飾成分的時候,讓課堂變得熱鬧起來。岳鵬飛很會修飾,有一次把花瓶的修飾很好,后面好幾位同學照著他的模樣學習,白雨琦一點也不輸比她高一年級的孩子,記得她率先用了程度副詞修飾動詞,當時表揚了她。他們練習完,我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了確切的語言和修飾語之間的區別,最后讓他們注意打印在墻上的寫作細節小貼士,提醒了細節的五感維度,通過以他們練習中出現的”推“這一例句,和他們一起討論了動詞可以從描述的維度。
最后四十分鐘,發了一張學生的初稿作文,讓孩子們練習修改,目的是加強他們修改作文的習慣,順便復習學過的口語病及內心描寫、動作描寫等技巧。最后拿出我自己的修改稿和大家一起分享,并向孩子們聲明這里沒有標準答案。
原還打算再留一份閱讀理解的任務讓娃們帶回家完成,孩子們說各科老師每天在帶他們大量做卷子,想想還是沒發,讓他們只帶回去一張把句子寫具體的練習任務完成后下次課帶來。
被學生問了兩三次什么時候上閱讀課,為了完成作文課程教學,這學期的共讀課只讀了兩本,低于原來設想。
喬納森這個寓言體故事,我前后看了九遍,非常喜歡喬納森,在他身上能看到自己執著時的影子,也被他的精神所振奮,希冀在閱讀中學生除了學習閱讀策略、寫作技巧,孩子們能從喬納森的故事里,反觀自己,生發對于成長的追問,尋找到自己生命經歷中與喬納森貼合的瞬間、理解什么是“自由”、“完美”“天堂”、“愛”,從而獲得精神成長,這是我選這本書和學生們共讀的原因。
課前準備了十一項閱讀任務,但進行這十一個問題的討論時,發現兩個小時的時間仍顯倉促。這次共讀課程的人物分析時用了下面的人物譜系圖,發現很好用,這項任務旨在幫助學生進行人物角色分類,定位人物形象特點。
在發人物譜系圖之前,提醒孩子們,在喬納森的生命里,出現過引導者、阻礙者、追隨者幾種類型的人物,除了給人物的性格特點涂上相應的顏色,還要對人物進行分類。
在分享賦予每種人物形象色彩的理由時,他們對喬納森分別用了紫色、紅色、黃色,分享理由時,詹同學說紅象征了對生命的熱情、桂同學說黃象征了拼搏、希望、龔同學說這是他最喜歡的顏色,因為他喜歡喬納森一直自我超越的性格。龔同學給兩位老師蘇利萬和江涂上藍色,原因是藍色代表著冷靜睿智,江的睿智啟發了喬納森,蘇利萬在最初也對喬納森有過啟發。對科克.梅納德涂上兩種顏色是因為它曾經翅膀受傷,但他克服了困難,最終還是堅持下去最終實現夢想,弗萊契是喬納森的第一個學生,涂綠、黃顏色是它從一個最初的叛逆者變成了學生和老師。詹同學給喬爸、媽和長老涂黑色,因為黑色代表著阻礙,代表著保守的舊想法,給喬爸喬媽留了白色,因為他們是愛喬納森的。桂同學給了科克.梅納德也是兩種顏色,理由和龔同學是一致的,她對喬媽喬爸都是和長老涂了紅色代表著阻礙,綠色代表著對喬納森的愛。
透過這幅速度折線圖,將喬納森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變得直觀化了,從曲折的線條變化中,你讀出了什么?有人說不斷超越,有人說不甘平庸,有人說追求理想,我們雖然看到了喬納森最后抵達的高度,但是我們一定不能忽視喬經歷的重重障礙——身體的局限、父母的質疑、族人的反對,我們也一定不能忽略喬納森在低谷中的灰心、絕望和自我否定。我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時刻嗎?比如喬納森被族人驅逐、比如喬納森發現自己不具備飛翔的天份時。往往,是這些最能擊中我們內心,給我們力量。
考慮流程圖制作應該比折線圖更省時間,上課時呈現的是我備課時繪好的折線圖,讓學生根據折線圖進行討論,思考;為了梳理情節發展脈絡,提煉中心思想,加深學生對故事的理解,讓孩子們自己用流程圖呈現喬納森經歷的三個學習階段里,喬納森的形象、學習目標和學習成果分別經歷了哪些變化?喬納森的思維方式如何影響行動,行動如何一步步成就了最后的喬納森?孩子們一個一個列舉三個階段的想法、行動,他們核心詞都是超越、完美和助人。
“一生照耀著喬納森的智慧之光,這時馬上放出照耀之光。他們說的對,他能夠飛得更高,現在是回家的時候了?!凹摇本唧w指什么?”想通過這一任務檢查學生對重要詞句的深刻含義的理解,龔同學說是生活的地方,發現其他學生也都停留在地理位置這樣的字面理解上,我問在這個地方, 一起生活的海鷗有什么共同特征時,他們很快意識到還可以從精神歸屬上去理解“家”的含義。
“請用原文中的一個短語給八只海鷗團隊命名,命名要體現其精神追求?!蓖瓿纱巳蝿諘r,孩子們想到了“完美戰隊”、“盡善盡美”等等,表現出了對八只不甘平庸、勇于自我突破的海鷗精神理解領悟。
在理解、討論蘇利萬和喬納森的對話,區分二者差別時,出示了這張圖,討論到最后發現有變思品課的傾向,立刻剎車。結束時問大家最有感觸的話時,桂同學說了蘇利萬的第一句話“我們是根據這個世界上的選擇去選擇另一個世界”詹同學說,“完美是無止境的”告訴我們天堂是一個目標,任何事物都不存在絕對完美,但是可以接近完美,就是接近天堂?!?,相信這些碰撞的瞬間一定會在孩子的大腦里產生新的鏈接。
不足之處一是有些地方在提出問題后,我會不自知地講出我的思考,這是要注意警醒的,其次是有的孩子對文本不太熟,估計沒有看完,有的孩子上課沒有帶閱讀材料,這些是影響課堂討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