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修行筆記:寫在2017的邊上——樂在其中
摘錄選自:亞圣講述——孟子(第二章之大意)
修道必至于誠,至誠自有可樂之境,其所樂者,豈人間虛榮妄質之可擬也耶?故修道而無樂道之實,未見道也;茍見道之真境,純乎生性本來,神意自得,安有不樂者乎?
這段話讓我想起《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一個橋段。三個男主人公:Rancho、法罕和拉加去晚上坐在臺階上喝酒,白天的時候他們剛公布一次考試成績,意料之中Rancho又得了第一名,法罕和拉加也依舊穩居倒數第一名和倒數第二名。
月光灑在階梯上,法罕和拉加拿著酒瓶郁郁寡歡,Rancho打破了沉默,“知道為什么我得第一嗎?因為工程學是我的熱情。你看看你們倆,一個明明愛的是攝影,卻假裝愛著工程;一個手上戴的戒指比手指都多,完全生活在對明天的恐懼中。這還怎么過好今天?“
Rancho在電影中的角色是學生,是老師,是教授,但在我看來,這個人物的設定是活在”道“中的人。
所謂”修道“,不僅是盤腿而坐兩眼一閉,不僅是尋師問道聆聽教誨,是睜開眼睛,是回到日常,修道有可樂之境,日常必有可樂之境。
前幾天看一本書,連續一周的晚上斷斷續續終于讀完,合上書的一刻甚是輕松,但并不是喜悅和滿足。一轉念不禁自問,自己這是在讀什么?在讀書的過程中有曾經的享受感嗎?有因為學到新的知識而開心嗎?有因書中引起共鳴而體會更深沉的情感而滿足嗎?
沒有。
合上一本書后我只是知道了更多,只是這些信息幫助我舒緩了自己的某種焦慮,但我并沒有像曾經那樣,獲得滿心喜悅或引發更多思考。是的,我只是出于恐懼和焦慮而行動,而不是因為好奇,熱情或者無法言說的喜歡。所以這本書回饋給我的也只是“輕松”。
放大去看,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如果是出于恐懼和焦慮而行動,那么得到的最好的結果也只是“不恐懼”和“不焦慮”而已。生活中有太多誘惑,這個誘惑不僅僅是好吃卻高熱量的食物,也是高昂的薪水,勵志的故事,普世的成功,甚至是某一種知識。這些東西在我看來,就可以用文中的“虛榮妄質”來概括。修道而無樂道之實,未見道也;讀書而無樂書之實,未得知也;做事而無樂事之實,未能誠也。
自己未誠的地方還有很多,生活中也依舊有許多事情是出于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而去行動。開心的是在兩三件小事上找到了樂在其中,追求結果而不苛責結果的感覺。
2017設定了三個關鍵詞給自己:善終,明己,勇敢。希望這三個詞幫助娜拉同學發現更多樂在其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