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密執安大學教授卡爾·韋克講述過一個奇妙的實驗:
把一群蜜蜂和蒼蠅裝進同一個玻璃瓶里,將瓶子橫著放平,讓瓶底朝著窗口,看它們會有什么結果?那些向來善飛而又勤勞的小蜜蜂不停地在瓶底附近飛舞,一次一次撞到瓶底,企圖找到出口,直到筋疲力盡,累餓而死。蒼蠅可不管什么瓶底和瓶口,哪里光明還是黑暗,在瓶子里亂撞,不到兩分鐘的功夫,紛紛從瓶子口逃之夭夭。
怎么會是這樣結局?
難道是蜜蜂飛翔能力太差?不是;難道是蜜蜂的眼睛不好?也不是。我們都知道,蜜蜂和蒼蠅的眼睛都是由許多獨立的小眼緊密排列而成,人們管它叫復眼。復眼的構造精巧,功能奇異,能夠隨時辨別太陽的方位,確定運動的方向。蜜蜂平時就是靠著復眼準確無誤地找到蜂蜜,回到蜂巢。人們還按照蜜蜂復眼的結構特點和工作原理制成了一種導航的航海儀器——“偏光天文羅盤”。不管是太陽尚未升起的黎明,還是陰云密布的黃昏,有了這只羅盤,船只都不會迷失方向。
問題顯然不在眼睛上。因為瓶底朝著窗戶,蜜蜂便不停地在亮處尋找出口,卻碰到蜜蜂怎么也弄不懂的玻璃,對陽光的敏感和執著使它們不肯到瓶口 —— 那個黑暗的出口去。是呀,黑暗與出口怎么能聯系在一起。但是蒼蠅可不管什么光明與黑暗,它們四下亂飛亂闖,瓶子又這么小,碰上瓶口的機會太多了,一群頭腦簡單、貌似全無所追求的蒼蠅就這樣獲得了自由。
卡爾·韋克的總結如下:
"這件事說明,實驗、堅持不懈、試錯、冒險、即興發揮、最佳途徑、迂回前進、混亂、刻板和隨機應變,所有這些都有助于應付變化。"
可是,除此之外,我更多看到的是另外一回事兒。
蜜蜂在這個情況下顯得過于“只有一根筋”,所以才吃虧。蒼蠅相對于蜜蜂,并沒有更聰明或者更愚蠢,或許蒼蠅也一樣是“只有一根筋”,只不過當前的局面對蒼蠅的行為模式更有利罷了。
試想一下,
咱不用那只瓶底透明的瓶子了;而是做個暗箱,只開個小孔,透進一點弱光。把蒼蠅和蜜蜂放進去,結果會怎樣?肯定是蜜蜂會順著光率先飛出來,而亂飛亂撞的蒼蠅呢?估計也有累死在里面的,因為靠亂飛亂撞碰到那個小孔的概率其實并不高、甚至很低……箱子越大蒼蠅能飛出去的概率就越低。
于是,我的總結是這樣的:
無論是誰,若是只有一根筋,總有一天會倒霉。
這就是獨立思考能力。其實,這個實驗流傳頗廣,但是,你卻很少見到我這樣的見解。獨立思考這事兒,說難也難,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是“人家說什么就信什么”,別說獨立了,連思考都不做;說簡單就特別簡單, 凡事兒多琢磨一會兒。一旦真開始想了(思考),就可能得到不一樣的結論;收獲多起來之后,遇到重要的事兒,一般都舍不得不想 —— 知道不多想想就會吃虧的。
剛剛沖進一個新領域的時候,我會把自己調整為“蒼蠅模式” 。
找到門道之后怎么辦?我會馬上把自己調到另外一個模式“蜜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