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馬爾克斯,多半人對他的魔幻主義代表作《百年孤獨》早有耳聞。但他的另一本現實主義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也別具魅力。
如果,要讓我用一句話概括這本《霍亂時期的愛情》講了什么,那我會告訴你:這本書用令人驚奇的倒敘手法講述了過往50年時光里一個人的愛情和兩個人的婚姻史。作者通過三個人的故事分別告訴你:愛與婚姻,它們在生活里分別是什么樣子。
這三個人分別是弗洛倫蒂洛·阿里薩、費爾明娜·達薩和胡維納爾·烏爾比諾。
說起弗洛倫蒂洛·阿里薩,可以說一本《霍亂時期的愛情》就是他一個人的愛情史。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弱者永遠無法進入愛情的王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看見愛情最美的樣子。
當然,這本《霍亂時期的愛情》寫的不僅是他一個人的愛情,還有萊昂娜·卡西亞尼對強暴自己的男人的無名之愛、他對賣鴿女的悸動之愛以及義女對他的懵懂之愛等等。
但他對費爾明娜的愛,貫穿了他的一生。從一見鐘情引起的相思,到兩人心意相通的欣喜;接著是愛情受阻的不屈不撓到愛人決裂后的痛苦無望;最后,內心無法割舍的愛又使他重回故鄉,心甘情愿為愛奉獻自己的一生,哪怕毫無止境的等待,他也只求能呆在費爾明娜·達薩的身邊。
然而,一等就是五十年。
等費爾明娜從新婚到懷孕,從有夫之婦到鰥寡老人,在等了五十一年九個月零四天后,他終于在烏爾比諾醫生的葬禮結束后有機會對心愛的女人說:“費爾明娜,這個機會我已經等了半個世紀,就是為了這一次能再度向您重申我對您永恒的忠貞和不渝的愛情。”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想起了電影《戀戀筆記本》的一句臺詞:“我不是什么名人,只是個思想平凡的普通人,過著普通的生活。我沒有什么紀念碑,也很快會為世人所遺忘。但在某方面來說,我跟大家一樣都活得很快樂,我全心全意愛著另一個人,對我而言,那已經足夠了。”
弗洛倫蒂洛·阿里薩和電影里的諾蘭一樣,都對愛擁有堅定的意志力。也正是這股決心,幫助他們最終“守得花開見月明”。
但對于弗洛倫蒂洛而言,愛真的只有一種樣子嗎?
他和寡婦之間、和賣鴿女之間甚至和是14歲的義女之間,都使得他在某一段時間甚至是某個瞬間感受到了年輕的那種悸動。他也愛過她們,并享受著與這些女人之間的歡愉,但是他始終只對費爾明娜一個人死心塌地。
因此我想,在馬爾克斯的理想里,愛情是分為三種的:精神摯愛、肉體之愛和憐憫之愛。正如他自己在文中寫到:“肉體上的不忠,心靈上的死心塌地;不停努力擺脫自己所受的奴役,卻又從不讓自己的背叛給她帶去痛苦。”
弗洛倫蒂洛正是在對費爾明娜的精神摯愛里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獨和痛苦,從而某次無意被輪船上的“彪悍女”奪去童貞過后,他終于找到了擺脫孤獨和痛苦的辦法--尋找肉體之愛以轉移相思之苦。
這種相思之苦,是無望的孤獨,而非空虛。空虛的人,心里是沒有愛的,他不明白愛是什么。而心里滿懷愛意的人,絕大多數感受到的是孤獨的煎熬。愛而不得的痛苦,才是相思成疾的根源。
當然,我無法理解弗洛倫蒂洛對愛情這種東西進行精神和肉體的分離。畢竟在我所接受到的觀念里,從一而終才是最完美的愛情。但是,當他在愛情被拒絕后,始終保留著一份堅定的愛,還是很讓人感到詫異和憐憫的。
或許,愛情最美的樣子,就是我愿意為你在一生的時光里畫地為牢。最終,我們并不知道到底是時光的長短打動了我們,還是愛情自身打動了我們。
再來說說費爾明娜·達薩和醫生胡維納爾·烏爾比諾。
對于他們兩位而言,這本《霍亂時期的愛情》就是一部看似完美的婚姻史。當王子迎娶公主,幫公主適應貴族生活后,他們之間就一直美滿幸福嗎?沒有,他們之間的婚姻,在外人看來恩愛非凡,但實際也是一地雞毛。
在他倆的一生中,馬爾克斯通過不同的敘事手法向我們闡述了的這對夫妻之間面臨的許多問題。而這些問題,我們現在仍會遇見,例如:婆媳關系不和、生活習慣的差異、面對瑣事吵鬧、夫妻感情厭煩、丈夫婚內出軌以及如何處理輿論壓力。
這些問題,無論你處于什么年代,你可能都會經歷。尤其當你擁有婚姻之后,還會面臨更多與單身時期所幻想的截然不同的東西。
此時,你該如何面對并從中自己期待已久的幸福?
我想《霍亂時期的愛情》或許能給你一點啟發。在小說中,有一個章節寫到曾有一天,費爾明娜在絕望之極沖著烏爾比諾喊道:“難道你就沒有發現我一點也不幸福嗎?”而醫生則摘下眼睛用不溫不火的語調說了一句話,他說:“你要永遠記住,對于一對恩愛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定。”
幸福是什么?
我們都沒法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愛情追求的最終結果不也是幸福么?但是,我們能肯定的是,一份婚姻要使它充滿幸福,那么克服彼此之間的厭煩是重要的手段。這也是烏爾比諾醫生所說的“保持穩定”吧。沒有相互包容,何來穩定呢?
婚姻這個東西讓人歡喜讓人憂愁。因此,我確實是不太明白為何馬爾克斯要在一段橫跨半個世紀的愛情里插播兩個人的婚姻故事。
可又正是這段婚姻史論證了愛情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模樣。也是它們的存在,豐富了弗洛倫蒂洛在那段曠世等待中的動人成分。
在馬爾克斯筆下,費爾明娜和烏爾比諾的婚姻也是有愛情的,只是有點短暫。他們之間的愛情,并不像費爾明娜在少女時期和弗洛倫蒂洛之間的隱秘而悸動。而是在婚姻相處中,靠兩人僅剩不多的愛意換來的。只是,在后來的摩擦中又消失殆盡。
這種愛情帶來的美好,多年后讓費爾明娜再回憶起,會發現正是這些短暫的幸福時刻成為了記憶里唯一的閃閃發光的東西,更剩余更多的是那些“相看兩相厭”的時光。
正如烏爾比諾醫生自己所說:“他心里明白,自己并不愛她。同她結婚是因為喜歡她的高傲、她的嚴肅、她的力量。也因為自己的一點虛榮心。但當她第一次吻他時候,他確定沒有什么障礙能阻擋他們建立一份完美的愛情。”
也如后來費爾明娜自己在成為寡婦后所說:“真無法相信,經歷了這么多的吵鬧和厭煩,這許多年竟還能感到幸福,見鬼,我都不知道那到底是不是愛情。”
我想馬爾克斯如此寫實的描述了費爾明娜和烏爾比諾之間的婚姻生活,應該也是為了說明:愛情,可以是一個人的蕩氣回腸,也可以是兩個人的雞毛瑣碎。它在乎的是你有沒有一顆充滿愛的心,而并不是兩人是否可以長相廝守。
同時,它還需要的是一份意志堅定的勇氣。就像弗洛倫蒂洛·阿里薩可以終此一生為費爾明娜奉獻無盡的等待,此愛終生不渝。也像費爾明娜可以鼓起勇氣接受烏爾比諾的求婚,就此邁入婚姻的牢籠,相互陪伴,享受著并不幸福但卻充滿安全感的生活。
總而言之,馬爾克斯用一部小說,向我們展示了愛情和婚姻的樣子。那些愛里的孤獨、甜蜜、相思、痛苦甚至是婚姻里的折磨和包容,都深刻地向我講訴了一個完美的故事。這個故事教會我們:當你的決心形成強大的力量,終究會有一天,愛會帶你擺脫孤獨。
因為,就連霍亂本身也是愛情的一種表征,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