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書叫《完全寫作指南》。
一說到寫作,有些人就會不自覺地冒出畏難情緒。其實,寫作并不一定是個“大工程”,它是用文字表達思想的方式,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哪怕是用微信發一條消息跟朋友約吃飯,也離不開基本的寫作。
本書的作者勞拉·布朗,擁有三十多年的寫作經驗,曾與多家跨國公司和著名大學合作開設寫作課程。她告訴我們:寫作未必要按照傳統的流程一步步進行,而是可以多樣化地選擇最適合的方法,讓自己從提筆就怕到什么都能寫。
下面,我們按照傳統的寫作順序:明確目標、確定讀者、頭腦風暴、組織內容、擬定初稿、修改成稿六個部分去分析,但請記得,它們并不用按照固定的順序完成,而是可以根據需求和喜好,找到自己理想的流程。
①「明確目標」
我們要通過文字表達思想,通常都有特定的目的,這看似很明確,但有時卻會“跑偏”。
比如,當我們想要求職時,會盡力表現自己的優秀。但是,簡歷中最關鍵的并不是面面俱到地介紹自己,而是要圍繞崗位需求突出重點,讓招聘者很快關注到自己符合公司要求的能力,才更容易達到應聘成功的目的。
當我們明確了目標,就能夠搞清楚應該寫什么,該去怎么寫。如果我們最初并沒有確定寫作的目標,而是先寫了提綱或者初稿,就可以把這一步當成檢查的方式,邊寫邊思考寫出來的內容,并在最終檢查的時候根據目標去修改文章。
②「讀者思維」
除了私人日記之外,能夠有效地將信息傳達給讀者的文章才有價值。
舉個例子,一個技術員要寫一篇文章,說明某種電子設備的用法。如果站在自己的角度,天天和設備打交道,當然非常熟悉操作方法,感覺很多步驟都沒必要寫得那么詳細,用詞也可以很專業??扇绻驹谧x者的角度,對設備完全陌生,就要盡可能全面地完善操作步驟,使用易于理解的語言去表達,讓讀者明白使用方法,才是這篇文章的意義。
讀者思維很容易理解,但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卻常常忽視,陷入自嗨式寫作的誤區。所以,我們要建立“讀者思維”,時刻不忘根據他們的需求提供信息,站在讀者的角度進行寫作。
③「頭腦風暴」
通過頭腦風暴,我們可以匯總所有可能相關的內容,為寫作儲備素材。
在這個過程中,先不去過多判斷點子靠不靠譜,盡可能發揮想象力,把所有想法都寫出來,再加以合并和調整。
譬如說,我們想去寫一對情侶的感情經歷, 就可以通過頭腦風暴,把可能用到的素材都列出來。如果我們想突出他們的甜蜜,也未必只能寫美好的體驗,爭吵過后的互相理解,也是甜蜜的一種表達方式。先不要質疑自己想到的點子是不是完全吻合主題,因為多種體驗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展現他們的心路歷程。
收集好所有的想法后,就可以進行刪減組合,剩下的就會是文章的核心內容。
④「組織內容」
如何組織內容,取決于我們文章的類型和目標。
要敘述某一件事的發生過程,可以按照時間的順序去寫;要說明某種東西的使用方法,可以按照操作的步驟去講;要說服某人,可以按照理由的重要程度排序,把最重要的因素作為開頭,把最讓人無法拒絕的原因放在結尾。
我們也可以把組織文章作為寫作的開端,先列出提綱,再進行頭腦風暴,并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明確目標和讀者,讓整篇文章更加有針對性。
⑤「擬定初稿」
寫初稿之前必須先列提綱嗎?不一定。
如果我們在寫作之前并沒有特別清晰的思路,只是有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就可以從寫初稿開始。通過書寫的過程提升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很多新的想法便會出現,整篇文章的脈絡也許就會逐漸清晰起來。
當我們已經開始寫初稿時,最好能夠接著往下寫,直到真的寫不下去,覺得自己“寫得太爛”,或者“不知道寫的有什么意義”為止。
接下來應該怎么辦呢?停下來思考。去想一想自己的目標是什么,對讀者有沒有吸引力,之前列出的素材有沒有用到,以及框架是不是有問題等等。沉下心去細細思考,再動筆往下繼續寫。
⑥「修改成稿」
寫作之初,就要明確一點:幾乎沒有一次就成的稿子。要想寫出優秀的文章,就必須反復進行修改。
“當局者迷”,讓他人幫忙審稿,能夠更加有效地修改文章。不過,請別人幫忙也是有講究的,最好一開始就告訴對方你想要的是什么。比如著重檢查病句錯字,觀點是否有爭議,或者事例是否通俗易懂等等,讓對方有針對性地去審視文章,更容易獲得自己想要的建議。
總結一下,今天我們分享了寫作涉及到的六個部分的內容。它們雖然都很重要,但彼此之間并沒有固定的順序。我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流程,并留心每個步驟的注意事項,多去嘗試,就能讓自己的文章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