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唐胞苷
在醫院的病房中,病友們和家屬之間聊得最多的自然是與病有關的情況,比如,如何發現的,當時的癥狀是怎樣的,以及病人當時的各種危險、不適和痛苦。
我最初也是這樣的,喜歡訴說自己生病的經歷和當時的各種不易,但是現在,我慢慢發現,訴說痛苦時,真心愿意傾聽的人不多。
痛苦不是用來訴說的,而是用來承受的。
1.
“人類總覺得他人的苦難是不值得一提的”,這句話是一位17世紀法國文人拉·羅什福柯曾經說過的。他對人性有著深刻地了解,更是一位智者。
這句話也是我現在不愿輕易向他人訴說曾經的痛苦和傷心的主要原因。
病友們之間的傾訴可以很容易達到“感同身受”,但她們總是覺得自己是最痛苦的,最艱難的;和家里人抱怨太多,并不會緩解我的痛苦,只是讓他們更加傷心和難過而已;和親戚、朋友和同事們說起自己的痛苦,我是更加不愿意的,一方面不想讓他們覺得自己可憐兮兮,另一方面我認為,自己的苦痛和他們又有什么關系呢?沒必要說,真正的“感同身受”太難了,亦或,人家為什么要“感同身受”呢?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在治療中,抱怨不多,各種的疼痛我都會盡力忍受,別人無法替代,說的再多也沒用。
記得有一次,因為打了升白細胞的針,晚上骨頭痛的厲害,醫生開了止痛針也無濟于事。腰和腿部的關節會不受控制地抽動,而每次的抽動都會使我驚醒,無法安然入睡。
那時,我只能半夜起來在走廊走走,轉移一下注意力,同時,自己用手捶捶自己的腰和腿。我知道,這是個過程,一定時間后疼痛的癥狀就會慢慢消失。
有的病友會疼的大哭,我不會哭,反倒把這種抽動的疼稱為“跳街舞”。因為我知道,這樣的疼痛必須承受。
因此,痛苦的意義在磨煉我的耐挫能力和面對困境的勇氣。
2.
“我們總能從朋友的不幸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心理滿足感”,這句話仍舊是那位善于洞察人性的法國文人拉·羅什福柯說的。
人就是這樣,有的人就是見不得別人好,你的任何失敗和挫折,都會給他們內心帶來莫名地興奮。
這樣的人會說些風涼話,“是你自己太累了,干嘛要去讀這個博士呢?”;“你這肯定是吃避孕藥了,要不不能生這種病”。
你看,這樣的風涼話會讓你覺得他們在關心你,在幫你找到生病的原因。事實上,讀博就一定會生病嗎?他們的潛臺詞是:你看我們這些沒讀的,工作不是也挺好的,生活嘛,差不多就行了,干嗎那么要強呢;另外那些猜測生病原因的人,特別是說的有板有眼的人,他們的潛臺詞是:你看,這樣是不行的,出事兒了吧?
我想說的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我不想過著“差不多”的生活,我想在自己有能力和精力的時候,讓自己的生活更好些;還有那些妄下結論的人,你們的那些想法只是猜測,不是事實。
我可以肯定地說,當我們生活中出現問題時,身邊一定有這些以關心的口吻說著“看熱鬧”的話,換句話說,他們一定會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滿足感。
這就是人性。
記得有一次,一個初發病人的女兒向我們這些老病人詢問白血病的相關治療情況。那天她就問道我當時的發病情況,我就隨口說了自己的情況,沒想到,最后她說了句“你這個博士,還沒有孩子啊?!”
聽到這句帶有嘲笑的話,我真是無語,一個40幾歲的人,怎么這么不會說人話呢?
后來,每次在病房碰到她,我都不理她,她可能是說者無意,但我這個聽者很是在意,甚至有些氣憤。
她這樣的人可能是比較少的,也算是奇葩了,但有些人就是這樣:喜歡在你傷口撒鹽、享受看“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愉悅心理,而這就是人,是人性使然。
因此,痛苦的意義在于讓我看到人性的復雜,并能篩選出那些真正關心你的人。
因為真正關心你的人更多地不是關心成因,而是現在如何應對,而且是想幫助你如何一起應對。他們會說“有需要幫忙的一定告訴我,不要客氣”“有什么事,咱大家一起想辦法”等類似的話。
3.
“最困苦的時候,沒有時間去流淚;最危急的情況,沒有時間去遲疑”,這是劉墉寫給自己兒子的信中的一句話。
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我剛剛生病在急診那會兒。當時的阿廉十天時間就瘦了十幾斤,外人也看不到他的眼淚,因為他沒有時間去流淚,更沒有時間去難過。排隊掛號、買藥、照顧我、應對醫護人員的“輪番轟炸”,這些已經讓他精疲力盡。
后來,等我的病情相對穩定時,他倒時常流淚:走在曾經和我一起逛的超市里,看著曾經我挑選物品的地方,眼淚瞬間流出;看著外面行走的健康人群,想著躺在醫院里的我,淚如雨下;回想起家里我在的身影,想著我倆一起吃飯的場景,眼睛不自覺地涌出淚水。
2015年11月,我的病情出現反復時,我倆在房間里再次痛哭,抱怨老天的不公、指責病情的頑固,更擔心未來的不確定。
當這些想法隨著病情的再次穩定而慢慢退去時,我會想著自己“大難不死,必有后福”,而這樣的后福需要自己去爭取,更需要先應對當前的痛苦和困難。
而痛苦和困難的應對需要堅強。
因此,困難與痛苦的意義在于給予了我堅強,讓我看到只有自己堅強,才能戰勝這些痛苦。
4.
我不是想用自己曾經痛苦的經歷來向你們簡單的傾訴和抱怨,我更不是要給你們看看我是有多么痛苦,我是要告訴你們,痛苦的意義在于它會給予我們面對困難的勇氣、看穿人性的復雜,以及擁有內在的堅強。
就像俄國一位著名詩人萊蒙托夫話過的一句話,“你痛苦不痛,于我們又有什么關系?”因此,我們不要成為販賣苦痛傷感的人,更不能向人展示心胸狹隘的哭哭啼啼,而是要把我們如何應對,以及痛苦給予我們的智慧和堅強這些更好的東西展現出來,因為這些才是能讓我們生活更加美好的東西。
而這也是我想把我這段人生經歷分享出來的主要原因。
這是《一個“白血”公主的真實故事》系列之十二:痛苦的意義。
相關鏈接:
本節完
感謝您的閱讀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