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唐胞苷
住院的時候,病友們經常閑聊,說說發病的過程,說說家里的瑣事。很多病友或家屬都會說我“真不容易”“挺堅強的”。
他們的潛臺詞是這樣的:我讀了那么多年的書,這么年輕,得了這個病,可惜;孩子還沒有了,揪心;大多數一個人在醫院,身邊沒人陪,心疼;整天吃食堂,吃不到什么有營養的東西,可憐。
其實,這樣的潛臺詞在我看來,不算什么。因為年輕的病人有很多;懷孕生病的也有不少;一個人在醫院的也大有人在;吃的不好也不光我一個人,況且晚上阿廉會來醫院看我一起吃晚飯,再給我帶些吃的。
所以,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大都是這么回答,“病房里的人沒有容易的,誰都很堅強”。
“想活命,必須堅強,這是我們的必選項”。
1.
堅強的背后,是求生的欲望。
但看似堅強的背后,會蘊藏著絕望。
只有生的欲望戰勝內心的絕望,你的堅強才會從被動轉換成主動,這樣才能具有信念的力量。
說說我的一個病友吧。
她的年齡和我相仿,也是30幾歲,但結婚較早,有個10歲的兒子一直在老家的奶奶家。
他們夫妻在上海打拼,現已經有房有車,生活很幸福。
他查出這個病是懷孕不到3個月的時候,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間崩潰。因為家里剛剛裝修完,前段時間她爸爸生了大病花了很多錢,所以,她手里沒有錢看病。
幸好,她老公公司的同事幫忙發起個輕松籌,募捐到一些錢,解決了這個經濟大問題。
但是,在她心里,她一直認為這個病看不好,而且對生活沒有任何信心。
在她看來,這個病的治療,人不僅痛苦,還不一定能看好,無望;不僅花了很多錢,還會拖累老公和家人,失望。因此,在她心底,死亡比活著要輕松。
和她聊天時,她話不多,總是面帶微笑,但這樣微笑的背后,我總感受到傷感和絕望。因為父母重男輕女,小時候她就缺少關注和愛,很早出來工作吃了不少苦;好容易有了自己的家,結婚生子,日子慢慢變好,但又生了這種?。会t院里,更多的時候都是一個人(我比她要好很多,阿廉晚上下班會陪我聊會兒,她老公只有周末的時候偶爾會來),家里人的人情淡漠,使她感受不到溫暖和愛;天天的外賣讓她對吃飯沒有感覺,感覺不到任何美味和享受,更多的時候只是“例行公事”。
在后續的幾個療程中,她不愿意來醫院化療,醫生都是找她老公,然后她老公把她勸來住院。不幸的是,在第六次化療后,她復發了,這讓她更沒有信心治療。醫生在第七次調整治療方案后試了一次,還是沒能緩解,她就放棄了。
后來,她果斷地在放棄治療書上簽字,回老家一個月后,她就離世了。
可能是內心缺少足夠的愛讓她失去了活著的念想,哪怕是留下她的孩子和老公;可能是覺得自己是個負擔不想讓她老公失去更好的生活,哪怕是她得離開;可能是疾病的折磨讓她無法再堅強面對和等待能夠治愈的機會,哪怕是選擇死亡。
不管怎么說,她選擇不再堅強,這樣看似堅強的背后,換來的不是生的欲望,而是死的絕望。
2.
雖然堅強的背后,不總是會換來生的希望,哪怕你是盡全力堅強地活著,但是,這個堅強背后還是會給你些感受世間美好的機會。
一個化療近40次的病人,生存了近6年時間,在醫生看來就是奇跡了,而這樣堅持的背后,換來了活著的時間。
這位60幾歲老病人在我們病房,甚至是整個血液科都是元老級人物了,大部分人都認識她,她也認識很多人。
她是一位熱心,而又堅強的患者。
她喜歡幫助人,特別是初發病人,她會以“現身說法”給予及時而又有效的安慰,同時還會告訴病人及家屬需要注意的事項,這些多年的“經驗總結”在治療中發揮著的重要作用,也給很多病人以信心。
說她堅強,是因為她也是大部分時間自己在醫院,打理自己的一切事宜,家里唯一的女兒她很少“打擾”,以致生病近6年她的女兒連血小板是什么顏色都不知道,可見,她女兒不常來。
我和她最后一次在病房治療時,那次醫生已經給她下了病危通知,可等我入院時,她奇跡般地又重新站起來了,這又是她用自己的堅強為自己爭取來的時間——2個多月。
有些人可能覺得,與其艱難的活著不如早點死去,但對于那些想著生存而且是長時間生存的人,哪怕是微小的希望她也會牢牢抓住,不肯放手。
我在病房見到她時,意識和神態恢復的很好,見我和我點點頭,以示彼此安好。
她雖然帶著氧氣罩,但她的呼吸還是很舒暢,不是那么艱難;她會在吃飯的時候,戴一會兒氧氣罩,吃幾口飯,這樣幾個來回,她會吃掉一大碗飯,因為她知道,只有吃下去,才有“戰斗力”;半夜呼吸困難使她無法入睡,她就坐著睡一會兒,然后再躺一會兒,以度過那漫漫長夜;去掉氧氣罩后,她能下床自由行走,看得出,她內心的希望重新燃起。
在我出院回家休養后的不久,就聽說她已經離開了,據說走的很安詳,只是身邊沒人陪伴,有些凄涼。
這位雖然沒有用堅強換來更長生存期的老病人,卻給了我們一種啟示,你的求生欲望夠強,堅強的背后就是自己為自己贏取的時間。
3.
堅強的背后,還有面對現實的勇氣。
面對現實,真得需要勇氣,而且是長時間的勇氣。因為這個病的治療周期長得容易讓人灰心喪氣,其復雜程度更容易讓人放棄救治。
但我們如果能把這個接受和面對現實的時間縮短,你的堅強會給你的生活注滿希望。
一個初發的病人,因為惦念家中年紀尚小的兩個孫子,想看著他們長大成人,所以第一次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她的內心非常強大。
對于一個愛美又漂亮的女人,她能坦然接受脫發帶來的影響;離婚后的艱難生活,并沒有給她造成愛抱怨的性格;愿意和病友們交流以獲得治病各方面的注意事項;能夠快速調整心態,并能進入“備戰”狀態。
這樣的心態不但是內在的堅強,更多的是,她知道,只有活著,希望才能成為現實。
4.
堅強的背后,還蘊藏著活著的意義。
那些選擇堅強,而且是主動選擇的病人們,一定是內心充滿希望,對生活有著無限憧憬的人。
他們一定是有活著的欲望,并想用活著的時間來完成自己的心愿:陪陪家人、看著子女或孫輩長大成人,以及完成自己的其他心愿,而這些正是他們活著的意義所在。
就像我們很難叫醒裝睡的人一樣,沒有求生欲望的人,我們也很難讓她生活長久。
因此,堅強的背后,需要的是主動的,而且是發自內心的堅強和承受。
哪怕這樣的堅強并不能換來永久,但是,在我看來,只有真正為某件事,或某個人,甚至是自己的生命,“爭取過”、“努力過”、“盡力過”,“拼搏過”,才不枉此生。
在這個意義上,病房里的人,既然來醫院了,絕大多數都是想活命的,所以各個都是強者和戰士。
這是《一個“白血”公主的真實故事》系列之十一:堅強的背后。
相關鏈接:
本節完
感謝您的閱讀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