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邊走邊說:“這些樹葉,可用來標本,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這松林之中,竟雜生有許多不同樹種,你看那是柘樹,這是烏桕,還有哪,是楓香!”我順著教授手指,只瞅得眼花繚亂,但所見樹木在我眼中差不多全是一個模樣。
這時,我們正穿越松林向山腰行進,周圍樹木隨著上行,變得愈加高壯粗大,各枝條上,綴生許多的綠絮絲絳,我很是好奇,再教授問道:“教授,這些樹上生長的綠絳是此什么?”
教授抬望一眼,回道:“這些綠絲絳又叫樹胡子,也有叫作女蘿、松落、海風藤、山掛面等名字的,它是一種地衣類松蘿科植物,是菌和藻類的共生體,對環(huán)境污染非常敏感,長著這種樹胡子多的地方,表明那里空氣非常純凈,沒有任何污染,因為一旦空氣污染,樹胡子是不會長出來,但華中區(qū)域密林之中極少見到如此景象,我上次看到如此大面積的樹胡子,還是在西藏林芝地區(qū)密林考察時,這里得見,真是神奇。”
與支書一起走在前面的組長聽聞教授所說,側臉問支書道:“支書,這云霧山平常怕很少有人上來吧?我看這里完全是片原始林區(qū),估計從沒遭受過什么人為采伐破壞。”
支書忙道:“居住三道山周圍的人,對云霧山都很敬畏,傳說明朝黃繭絕跡,便是那山神顯靈,告誡在此聚居獵戶,應敬山尊林謹取慎獵,今時謠言又起,傳那癡瘋病生發(fā)云霧山,同是山神顯勝,警示人勿擾山,故古往今來,當?shù)厝硕紝@云霧山遠敬避之,再者這云霧主峰,常年云霧繚繞,山路難行,確極少有人愿意前來,也就更談不上采伐破壞了。”
我好奇心又起,剛想開口發(fā)問,鼻子又一陣過敏,急打了三個噴嚏后,才向支書問道:“支書,村民們現(xiàn)今不再上山拾柴嗎?”
支書側身擺手道:“村民們不愿過河拾柴,一是敬山、二是麻煩,只是多在村南山坡?lián)焓埃ツ攴鲐毠ぷ鹘M為解決村民拾柴生火不便,防范用火安全,還專門給黃繭村每家每戶贈送了一套戶外太陽能加熱器,極大解決了村民們日常燒水煮飯的需求。”
聽支書說完,教授溫和接說:“老山橘子于此生長,看來正是得益于這里優(yōu)質優(yōu)良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此真乃黃繭村發(fā)展之大幸。”
穿出整片松林,繼續(xù)向山腰攀登進發(fā),山路逐漸陡峭起來,支書放慢了腳步,不斷囑咐我們注意腳下安全,我仍跟走在隊伍的最后,這時我還在執(zhí)行組長交給我的一項特別任務,便是記錄好進山線路,以備后期工作組走訪重用。
這時周圍全是些一人多高的灌木,行進路線也由之前直線緩上變?yōu)橹峙逝溃驮诒娙速M力上登之時,忽聽教授發(fā)出兩三聲驚嘆,他伸手遙指,只見前方又見一大片郁郁蔥蔥的樹林。
組長驚問:“老師,這樹林看起來全是桑樹呀?”教授點了點頭,向前疾行而去。
眾人隨教授來到樹林前的一棵大樹下站定,只見這樹直徑一米有余,高二十多米,教授從樹身剝下一小指甲塊大小樹皮,后在樹皮處,用指甲來回刮擦,只見慢慢有細密白色汁漿開始滲出,教授將樹皮擱置手心,向我們指說道:“這樹皮厚結,呈黃褐色,具有不規(guī)則的縱裂紋,樹皮出漿,也叫桑皮汁,可治外傷出血,這是桑樹典型特征。”說完,教授望向支書。
支書接過話來,回道:“老人曾說,云霧山中有一片古桑林,原是金銀環(huán)蠶生息地,不過明朝時,蠶繭消失,桑葚不結,應是此處。”
組長為人穩(wěn)重,昨天也已見過那令人驚異的六株老山橘王,但此時仍為眼前所見驚詫,沉聲問道:“教授,桑樹真能生長得如此高大嗎?記得自己小時候,每到四五月份,總愛在村頭爬桑摘葚,吃得滿嘴滿身紫色水汁,那桑樹最高的也不過就是十米樣子,不像這里桑樹一長都高二十多米。”
教授神情肅然,回道:“桑樹自古產自中國,此處地貌奇特山戀綿延,又偏遠閉塞,難為外人知曉來往,故山中物種閉環(huán)衍續(xù)保存完好,我們眼前所見,應是桑樹一古老分支,其基因決定形體本身就粗壯,加之這里氣候溫潤潮濕,空氣中含氧量充足,樹木生長愈加高大,再者,古時這里不知為何蠶繭絕跡桑葚不結,這一急變,必然影響桑樹簇群,它們在長時間周期中完成自我進化,將自身長得更高更大,這樣才能更好延續(xù)自身與保護樹群,所以這片古桑樹群全都生長得異常高大,其成形時間怕有數(shù)百年之久,結合黃繭地名由來,推想可能還早與山下那片老山橘林。”
教授這一番講解,讓眾人都豁然開朗起來,我內心好奇,接話問道:“教授,桑樹最長能活多久?”
教授答:“這種古桑樹如果生長環(huán)境適宜,不被人為破壞,它本身是可以活到八百到一千年時長,目前,我們國內發(fā)現(xiàn)最老的一棵桑樹,是在雅魯藏布大峽谷,它已有1600多年歷史,但像此地這樣大面積生長的古桑樹林則非常罕見,唯有一個地方曾發(fā)現(xiàn)報道,那是黃河故道邊的山東夏津,沒有想到今天能在這里親眼得見,實為大幸。”
教授說完再次引得我們驚嘆不已。
進入這片古桑林,越往里走,桑樹姿態(tài)越是各異,有的并株而生,有的扭曲干拔,還有的倒地腐亡卻臥枝新生,讓人看后嘖嘖稱奇,心生敬畏。
這時,支書將我們攔停下來,從他口袋中掏出一個古舊的百雀靈雪花膏盒,扣開盒蓋,盒中裝有一種黑色膏泥,異香撲鼻,支書告訴我們由此再往上去,就離山腳橘林漸遠,會有蛇蟲出沒,必須提前防備,此時他手中所拿,便是當?shù)卮迕褡灾票貍涞摹吧介俑唷保松介俑嗖还饽茯岆x蚊蟲,還能趨避蛇、蝎毒物,甚有功效,我們三人突然聽聞,一時全都有些緊張,但見支書神色淡和,不慌不忙為我們在衣、褲、鞋、拐處薄薄涂抹,眾人這才心神漸安。
我們接著在古桑林中向上登行,辛香隨身持久不散,無見任何蛇蟲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