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面面相覷無人再言,隨即行動起來,橘林野生密集,進往深處,幾乎無路可走,我們聽從支書安排,仲根打頭探路,支書截后收尾,我們工作組三人拄著木拐隨行其中……
老山橘林很大,它不同于新山橘林圓弧形分布,而像一片舒展的樹葉,靜怡鋪敞于云霧山麓之下,青靈河岸之畔。深處,古生橘樹全長得盤曲高大,隨隨便便一株,直徑都有炒鍋大小,樹齡都在百年以上,由于枝葉密集,很多時候,我們無路可走,必須爬樹翻越,這更添跋行之難,與此同時,橘林深處異香更盛更濃,我那過敏的鼻腔隨之遭罪,一時,鼻涕不止,噴嚏不斷,引得眾人關心詢問。
如此情境之下,教授卻很忙碌,不時停下身來,在他大筆記本上標注寫畫,眾人只好隨他邊走邊停,在其停足處,我們竟然發現共時結有墨綠橘果與鮮亮青翠橘果的老山橘樹。
教授沉穩地指揮支書、仲根幫助采摘,要求每株結果橘樹,不同橘果分別采摘,同時,他從挎包之中翻出一個折疊好的布袋遞給我,口中說道:“幸虧早上出門記起,陳想,你負責裝拎,覃組長,你幫助按株標記?!闭f完,又從包中摸出一個記號筆遞給了組長。就這樣我們幾人停停走走,只忙到午后時分,才穿出老山橘林,這時布袋之中已裝有20多斤的兩色橘果。
云霧山主峰巍峨秀險、云霧環繞,顯得幽秘莫測,它是三道山三大主峰之中最高一座,穿過橘林,我們抵達云霧山主峰正南山腳,山腳前有一處雜草坡地,坡地過后山勢陡然拉升,其間遍生形態各異的高大樹植,更顯遠古神秘。
教授找到一處空敞坡地,喊來我們停駐休息,支書幫著組長分發袁主任為我們準備的中餐饅頭、咸菜,由于沒想到會在老山橘林耽擱過久,只到此時,大伙早已餓得肚中咕叫,立時狼吞虎咽起來,我竟第一次發現饅頭就咸菜如此可口,一頓猛造,山下干冷,我們都吃得滿頭大汗,午餐吃完,教授讓我將布袋提來,取出橘果按標注記錄在本,然后將兩色青橘均分眾人,大家知教授將要講述,全都屏息凝神齊望向他,此時教授神色有些凄涼,向眾人做了一個手勢,示意大伙選取鮮亮青翠橘果食用,隨后,他長嘆一聲,慢慢講述起這橘果的由來。
四年前,第四屆全省農村對口扶貧工作展開,省委組織部、省農科院、省屬國資企業華中國信集團公司,三家同被分在114扶貧工作組。
當時,我正好去省里參加一個農業農村工作會,會上碰到了分管農村工作的副省長魯育成,我與他是老熟人,他對三農工作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會歇時,他找我主動說起了即將開始的新一屆扶貧工作,希望省農科院能抽派技術骨干下去,幫助扶貧地區發展起特色扶貧產業與項目,用產業、項目推動發展,試點扶貧變脫貧,即將輸血式扶貧變為造血式脫貧。
我當時聽完極有感觸,回來向院領導匯報后,院里便開始人員甄選,但工作確實難做,一是黃繭村位置偏遠,往返不便;二是村里各方面情況較差,工作開展起來難度較大;三是院里技術骨干全都拖家帶口主責項目極難抽身,篩選來篩選去,始終定不下人選,最后,我想到了自己學生庹磊,他年輕、單身、有知識、懂技術、愛鉆研、肯上進,倒是符合扶貧人選要求,不過我之前一直將他排除在外,是因為他當時已訂婚,婚房才裝修好。
我當時太過自私,盡管有些猶豫,還是將此事說與他聽,本想聽聽他的意見,商量出個折中方案,如他先下去扶貧一兩年,調研確定出當地能發展什么特色產業項目,依托工作組,制訂出發展規劃,將工作逐步開展起來,等院里緩出人手,再將他抽換回來,這樣,他政治、專業、能力等多方面既能趁這個機會得到一次極好鍛煉,也為他個人今后更好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誰知,這事我只說了個開頭,他竟想也沒想,一口答應了下來,我當時聽了,心里反而有了顧慮覺得不妥,想他這只是一時沖動,便要他回去與女友商量商量,考慮幾天再說,沒想到,兩天后,他就找到了我,說他已與女友拿了結婚證,他妻子說只要是他想做的都支持,他們商量各自先以工作為重,過幾年后再要孩子。
當時,我真沒有想到,在城市里成長的這新一代年輕人,也是有追求有擔當的,我們老一代看問題過于古板、過于狹隘了,隨后,我將自己對此事的真實想法,原本告訴給他,他聽后對我關懷很是感激,也告訴了我,他之所以有此選擇,只是對農科工作與專業的熱愛,因為年輕,他想多看一點,多學一點,多嘗試一點,多親歷實踐一點,至于后面事情,根據需要與變化,完全聽從組織安排,這件事情就這么給簡單的定了下來,
教授說到這時,和藹望了我一眼,我立時感知其中寓義,但深知自己參加扶貧初衷遠非如此,一時羞愧難當,低下頭去。
114扶貧工作小組籌建完畢,快速駐村開展起工作,通過一段時間考察、走訪與調研,結合黃繭村具體實際,他們制定出兩步走扶貧工作規劃。
兩步走以每三年為一步,頭一個三年,主要是基礎建設與項目籌備,后一個三年,是項目落地發展與推進,具體來說就是頭一個三年搞黃繭隧道的修建,三網聯通的落地,電力設施的翻新,現在這三年是要做云霧山茶與花茹種植兩大項目的發展與推進。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庹磊去后不久,便給我打來電話,說起了扶貧地黃繭村的現實情況。那里整個山村被大山環抱、阻隔,人、物進出十分困難,工作組經過調研認為,如果先發展項目,那么后期依然要面臨貨物運輸困難的問題,那時再修挖隧道這個大工程,物力、財力、人力,精力怕都難以跟上,到時既沒發展好經濟,又沒服務好村民,兩頭都可能落空,因此,工作組大膽決定變更方案,先集中工作組、村委與全村之力,挖通修建這條黃繭隧道,落地三網聯通,讓山村與外界真正全方位聯通起來,為后面扶貧工作的開展,經濟長久持續的發展,村民們生活的安康,奠定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