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App聽書國慶7天挑戰賽筆記19?《刻意練習》
文/sd別有余味
為什么有的人那么努力,但是卻沒有什么進步?《刻意練習》一書告訴我們,只有在刻意練習下的一萬小時才有用,其中最關鍵的是要不斷地進行反饋和改進。
能找到良師當然是最好的辦法,但是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怎么辦呢?作者認為,仍然可以用案例,用優秀的書籍,用刻意練習的原則來提高自我的能力。比如本杰明·富蘭克林,他早年受的教育非常有限,能夠寫出通順的句子就很了不起了,可是富蘭克林又非常想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一個偶然機會,他看到有一本《觀察家》雜志文章質量非常高,他也特別希望自己也能寫成這樣漂亮的文章,可是他又不認識這些優秀的作者給他反饋,怎么辦呢?他就去模仿這個雜志中文章的寫作方式,最開始他是去模仿怎么措辭。經過一段訓練,他發現自己的用詞提升之后,可是總感覺文章哪不對,他就注意到原來自己的文章的謀篇布局和結構邏輯也和人家不一樣,他就又去把觀察家雜志上的文章段落打亂打散自己重新組織。在不斷的揣摩和研究下,富蘭克林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受尊重的作家。他其實就是應用刻意練習的原則,解決了一個我們大多數人面臨的問題,就是我想提高能力,可是又不認識牛人,也請不起專業的導師怎么辦?我們可以應用刻意練習的原則,拆解高水平的案例和書籍,來幫助我們提升能力。
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我們這個領域連經典的書籍也沒有,行業的意見也不能確定就是正確的,怎么辦?作者說這樣的情況,那就要回到刻意練習的本質,也就是讓自己的行動和結果之間建立高效高質量的反饋來提升效能。比如美國的放射科醫生通過x光照片來判斷乳腺癌是否會發生,隨著他們從業時間的增加,判斷照片的能力并沒有明顯的提升,有時候還會有退步,為什么呢?原來放射科醫生大約看1000張x光照片里面可能才有4到8個癌癥特征能夠被發現,也就是說醫生獲得有效反饋的次數是非常少的。這個時候怎么提升醫生的能力呢?作者就提出了他的解決方案,就把他們的x光照片收集起來。然后再把這些病人后來實際的病情的檔案找到,從中去尋找那些有價值的案例,就是有特殊反饋效果的案例。比如說當初放射科醫生看x光照片覺得沒什么問題,可是后來病人發病了,又或者剛開始醫生覺得你可能有癌變實際上并不是,將這些有價值的案例匯總起來,成立一個案例庫,就成了訓練醫生的良好素材。醫生可以通過再次診斷這些已經知道結果的x光照片,來判斷自己的診斷是否正確,有沒有改進的辦法,這樣過去醫生可能一年才有一次低效的反饋,現在變成每天能夠進行幾十次高質量反饋的訓練,這樣醫生的診斷正確率就有了大幅的提升。我們日常工作中其實也常常會類似像放射科醫生這樣,我們的工作是整個項目流程中的一個環節,比如我們是平面設計師或者是編程開發的技術人員,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成果怎么樣影響結果,工作能力就很難提高,我們工作幾年后就會覺得自己一直在吃老本??桃庥柧毜脑瓌t告訴我們,我們要想辦法把自己的工作和最終的結果之間建立聯系,比如我是做平面設計的設計師,那我就要盡可能的了解我這次的設計在最終的成果都用在了哪里,用戶評價好不好,哪些地方不滿意是什么原因,然后可以和自己的同事或者是相關部門的人員一起討論可能的改進方案,從而不斷改進。
刻意練習這本書告訴我們,天才是訓練出來的,可以通過高強度的正確訓練,讓自己的大腦身體結構發生變化,從而產生像天賦一般的神奇能力。但是,為什么大多數人沒有被訓練成天才?這是因為我們經常進行的是低效甚至無效的訓練,只有進行有目的的訓練,進一步刻意練習,去找最優秀最杰出的導師指導自己,然后不斷揣摩成功的原因,不斷的訓練改進,才能獲得最大的進步。要在一個領域當中快速成長,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第一流的人給你指導和反饋,因為你能在第一時間學到那些經過寶貴經驗積累下來的正確理念和方法,會極大的提升我們的學習效率,這個過程就是刻意練習。這也是為什么在少數領域當中最高水平的老師加上最合理的方法,再加上高強度的訓練,就能夠創造天才的原因。不過我們大多數人并不在這樣的領域當中,但我們仍然可以退而求其次,去最大程度地利用刻意練習的原理,學習杰出人物的做法,研究他們可能成功的原因,不斷嘗試改進而取得成功。
(參考成甲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