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以職場生活為主題的綜藝《初入職場的我們》正式開播。
嘉賓中,以“鐵血娘子”稱號聞名的霸道總裁董明珠和著名相聲演員岳云鵬的搭配,既有實用的職場干貨,又給觀眾帶來了快樂。
在節目中,董明珠談到了自己對格力接班人的標準:只看能力,不看關系。說起“關系”,董明珠還透露自己曾經因為沒有給作為經銷商的親哥開后門,而被移出了家族的族譜,還導致兩人近20年沒有任何交際。
在職場中,人們總是強調人際關系的重要性。找工作、求資源、賣產品,遇到任何事都想著“找找關系”,其實就是想通過人情來辦成自己本來不容易或根本辦不到的事。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職場,這種觀念也越來越不受歡迎。根據智聯招聘2020年12月發布的《2020年輕人理想工作報告》顯示,90后和00后們在就業時更傾向于依靠自己的才華和能力,而不是單純靠“關系”。
于是,這樣的問題就出現了:在當代社會,找關系真的沒有用了嗎?我們先以“找關系”就業為例,看看它會產生哪些不好的影響。
“找關系”就業有哪些不好的影響?
1.容易產生不好的風評
那些純靠“找關系”進入一家公司的人,在工作上總是會表現出不專業、不靠譜。因為他們無法憑借個人能力達到這個水平,才會選擇人際關系這條捷徑。
這些人的同事,在初期可能并不知道這件事,但是隨著交流越來越多,彼此有了深入的了解,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他們的工作能力這么差,是怎么通過面試進入公司的?
最后只能得出這兩種結果:一是老板的眼光不行,二是“找關系”進入公司的。如果老板是一位不錯的管理者,前者發生的概率非常小,那就只能是后者了。
很多老板在親朋好友入職時,就會直接了當地表明“他是我的朋友,大家多照顧”。“找關系”的人也經常會在日常交流中透露這件事。
總之,“找關系”這件事很容易暴露。一旦這些人的工作能力與職位不符,他們就會成為別人口中“除了找關系,其他什么都不行”的人。對他們本人和老板甚至是企業的形象都造成了危害。
2.不利于自己晉升
那些“找關系”的人往往得不到提拔。
如果是通過直系領導進入公司,倒還不用擔心偏見,否則的話在公司其他人的眼里,這種“找關系”的人“工作能力一定有問題”。所以在晉升后,“找關系”的人往往難以服眾。
對老板來說,提拔了那個“找關系”的人,也會被認為“看重關系而不看重個人能力”,能力強的人最后都走了,對公司部門發展產生了危害。
所以在老板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避嫌,也就是不提拔那些“找關系”的人。
如何正確地“找關系”?
雖然“找關系”的本質是“走后門”,但從某種角度來看,你與行業大佬的關系好,能夠“找關系”本身也是工作能力的一種。
利用好自己的人際關系,從容地“找關系”,最好這樣做:
1.大事不要找關系
說到“找關系”,就不得不提到劉強東,他可不是找關系,而是主動讓別人“找關系”。
作為京東的老板,劉強東過年回到家鄉的時候曾主動邀請當地的村民去他們公司工作。
但是!他提供的工作一般都是保安、保潔這樣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且影響不大的崗位。只不過,他給他們的薪水要比正常的保安、保潔高許多。
這也就是說,從對方的能力出發,重要的事情盡量不要“找關系”。一方面,你無法保證對方一定能幫到你,如果期待太高,到時候你就會產生心理落差;另一方面,重要的事情一般影響很大,你找的“關系”如果幫了你這一回,可能因此陷入困境。
從這個角度看,董明珠當時就是擔心幫了親哥后,其他經銷商會以此作為要挾鬧事,不僅公司的利益受到嚴重損害,自己的前程也會斷送。
2.要評估彼此的關系
在“找關系”前,一定要客觀地評估自己和對方的關系如何。
許多人“找關系”最后都失敗了,無非是因為事情太大,對方幫不了忙,或能幫忙,但和他們的關系并沒有那么好。
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摯友會為對方兩肋插刀,而陌生人自然不想招惹麻煩。要保證“找關系”成功,就要在認清彼此關系的基礎上提出合理的訴求。
3.最好是“錦上添花 ”
如果你是一個公司的老板,你發現自己朋友的兒子剛從大學畢業,他一直以來都很優秀,這時候你的朋友問你:“能不能讓他進你的公司?”你是不是會覺得很容易接受?
這是因為你清楚對方的實力如何。同樣的,你要“找關系”請別人幫忙,如果你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別人幫你就是“錦上添花”。
所以在找關系的時候,前提是自己做出了努力,具備了成功的條件,別人幫你只是“舉手之勞”。千萬別要求對方必須“雪中送炭”,因為誰都沒有義務從頭幫助一個沒有做出任何努力的人。
最后要提醒的是,如果你靠“找關系”順利地得到了幫助,例如找到了工作,面對同事的偏見,最好的方法是用行動證明自己的能力。
關注公號“海綿職場圈”,一起高效工作,快樂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