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是心非的父親和心直口快的兒子
有人曾說:《紅樓夢》第十六回,寫的是權勢帶來的各種好處,秦鐘也因此向權勢投降。就連秦可卿的奢華葬禮也可以顯示出權勢帶來的好處。到了十七、十八回,建造大觀園和元妃省親更是把權勢帶來的好處表現到了極致!
作者用十七和十八兩回來描述省親,十七回是賈府為省親做準備,建造省親別墅。十八回詳細描述了省親的過程。
上面說的不無道理,但是除了權勢和地位的體現,我還從中看到了一位口是心非的父親形象和一個心直口快的兒子形象,他們各有自己的特色,后面我們展開來說。
其實,在大觀園中“口是心非”的人太多了,但如果說作為父親誰表現得最為明顯?
那就非賈政莫屬了!
在寶玉眼中,他這位老爹簡直是兇神惡煞般的存在。對于這個父親,寶玉就像老鼠見了貓一般,能躲就躲、能藏就藏。
賈政從來沒正經給過寶玉一次好臉子,言語上更是常常奚落和打擊。這讓人們感覺他對這個兒子相當不滿。
但他的真實內心并非如此。其實和別的兒子比起來,他其實還是喜歡寶玉的。
就比如后面有一回寫到:“賈政在王夫人處,一舉目見寶玉站在跟前,神彩飄逸,秀色奪人,看看賈環,人物委瑣,舉止荒疏,忽又想起賈珠來……因這幾件上,把素日嫌惡處分寶玉之心不覺減了八九。”
我們對比一下寶玉和賈環,應該誰都會更喜歡寶玉吧,賈環自己這樣說,就連賈政的內心也如此想,只是嘴硬不肯說出來罷了。
如果說上面的這些都不太明顯,那么在“大觀園試才題對額”這一回中,可以說把賈政的那種“口是心非”的樣子展現得淋漓盡致。
當時,寶玉想要離開,誰知道卻被賈政給撞見了,本來是因聞得塾掌稱贊寶玉專能對對聯,有些歪才情,想趁此機會考考他,順便讓他露露臉。可是嘴上卻總是說些尖酸刻薄,不留情面的話。
后來,在給大觀園各處景致題聯作對時,寶玉初出茅廬一鳴驚人,不管是提名或者作對都很出色,得到了眾位清客的拍手稱贊,也給賈政賺足了面子。
可是賈政還是一如既往地板著一張臭臉,不管寶玉說的好壞,到了他那里,就全是不好了,他只一味兒地打壓,這讓寶玉感覺壓力山大,但是他還是頂著壓力在應對。
到后來這老子就更變本加厲了,兒子說東,他就偏要說西。
比如寶玉說要起名“沁芳閘”,賈政就道:“胡說,偏不用‘沁芳’二字。”
賈政的口是心非是,不管別人怎么夸,我只“謙虛”地回復:寶玉他沒那么好,你們別夸他了。
可是你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的表情其實很滑稽,已經出賣了他的心。
你別看他嘴里說的都是批評的話,但是臉上卻常常忍不住在笑。
比如:寶玉對出:“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時,賈政聽了,點頭微笑。眾人先稱贊不已。
再如:當寶玉給后來的瀟湘館取名為“有鳳來儀”時,眾人都哄然叫妙。賈政點頭道:“畜生,畜生,可謂‘管窺蠡測’矣。”因命:“再題一聯來。”
寶玉便念道:“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
賈政搖頭說道:“也未見長。”說畢,引眾人出來。
上面我們所列舉的“點頭、微笑”等神情和動作,在這一回其實是出現過很多次的,這些都把賈政那股欲蓋彌彰的滿意勁兒展示地一覽無余,此時一個父親的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的賈政的形象已經躍然紙上。
賈政嘴上把兒子貶得一文不值,實際上卻是抑制不住內心想要“秀孩子”的沖動。
試想寶玉要真是草包的話,他肯定不會讓他在眾人面前露怯,給自己丟臉的。
賈政這一招等于說是做了一回免費宣傳廣告,不僅把寶玉會取名、善作對的本事給傳出去了,還樹立了自己嚴父的高大形象,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其實,這樣的父親,不光在寶玉那個年代有,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也有不少,也許我們的父母也有這樣的。
舉個例子,在某個家里,如果來了一位客人,家長就趕緊逼著孩子表演他們拿手的“好戲”,學鋼琴的就讓他彈一首名曲,學跳舞的就讓孩子展示一下優美的舞姿,學唱歌的就趕緊讓孩子唱一首擅長的歌曲……
如果孩子配合,不管彈的、跳的或者唱的好壞,家長都只一味地跟客人客套:“您別夸他了,他那都是瞎彈的(跳的、唱的)……”。
如果孩子不配合,家長就會覺得沒面子,還不忘自己給自己找個臺階下:“這孩子還害羞呢,上不了臺面。”等客人走后就開始數落孩子不聽話,苦口婆心地告訴孩子要多去表現自己,多給自己展示的機會……
書中那個所謂叛逆的寶玉,其實放在今天可以算個乖寶寶了,父親讓干什么就做什么,就連打罵,也不敢吭聲,當今的小孩似乎已經沒這么乖了,你剛舉起巴掌準備動手,沒準他就會告訴你打人是不對的,還能給你說出一大堆道理,弄得你哭笑不得,揚起的巴掌又不得不放下。
要說在古詩詞方面,寶玉那可以算是學霸了,穿越回來參加現在的“詩詞大會”那是絕對沒問題。他張口成對,出口成詩,而且還能引經據典,還能結合當時的情境,確實非同凡響。
到了后來的蘅蕪苑時,寶玉說出了一大堆大伙都叫不出來的香草名:“這些之中也有藤蘿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蕪,那一種大約是蘭,這一種大約是清葛,那一種是金草,這一種是玉蕗藤,紅的自然是紫蕓,綠的定是青芷。想來《離騷》、《文選》等書上所有的那些異草,也有叫作什么藿姜蕁的,也有叫作什么綸組紫絳的,還有石帆、水松、扶留等樣,又有叫什么綠荑的,還有什么丹椒、蕪、風連。”這更是說明寶玉平時博覽群書,他的知識面很廣。
不過寶玉畢竟還是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所以他總是想到什么就直接說出來,也不知道在長輩面前要謙虛一些。
我們還是舉個例子:
當為一處景點命名時,大家爭論不休,賈政因命他道:“今日任你狂為亂道,先設議論來,然后方許你作。方才眾人說的,可有使得的?”寶玉見問,答道:“都似不妥。”
可見他確實心眼不多,太過心直口快了,如果換成心機boy,或許會這樣說:“諸位長輩說得都挺好,但是我想到一個我自己覺得不錯的,拿不定主意,大家聽來看看如何?”他們會覺得用委婉的方式可能會更好一些。
這父子倆真是一個“口是心非”,一個“心直口快”,各有其特色。
一個是不會表達的嚴父,明明很喜愛兒子,但總是不好意思當著別人的面夸孩子,總是擺出一副嚴父的臭架子,實際上內心望子成龍的期望比誰都高。
一個是思想單純的兒子,喜歡表現自己,沒有那么多復雜的想法,對待人生比較佛系,不喜歡追求功名利祿。
真可謂是一對奇葩父子,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就相愛相殺起來。
相見時難別亦難, 百忙不忘考弟妹
第十八回對元妃省親進行了特別詳細的描寫。
這省親別墅肯定是斥巨資打造的,具體的花費書中沒有詳說,我們也就不去考究了。
除了花費高,貴妃省親注定規格也會頗高,在禮數上必須按皇家規矩,相當講究,很多都要提前考慮周到,并且要提前準備。
這些甚至細致到:何處更衣,何處燕坐,何處受禮,何處開宴,何處退息,這些都要由太監提前選好地方。不僅要方便元妃娘娘,還都得按規格布置妥當。
還得提前指示賈宅人員何處退,何處跪,何處進膳,何處啟事,種種儀注不一。
又有巡察地方總理關防太監等,帶了許多小太監出來,各處關防,擋圍幙,外面又有工部官員并五城兵備道打掃街道,攆逐閑人。
這一切似乎在告訴人們:這些繁華與普通的老百姓毫無瓜葛,但這所有的錢哪個不是收刮民脂民膏來的呢?
賈赦等督率匠人扎花燈煙火之類,至十四日,俱已停妥。這一夜,上下通不曾睡。至十五日五鼓,自賈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妝。園內各處,帳舞蟠龍,簾飛彩鳳,金銀煥彩,珠寶爭輝,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長春之蕊,靜悄無人咳嗽。賈赦等在西街門外,賈母等在榮府大門外。
可見為了省親不僅費錢,還很費體力和精神。眾人也沒有見過這么大的場面,本以為貴妃快到了,可是等來等去的不見人影。
原來是元妃娘娘出發之前還得拜佛,請旨。可能還得去太后、皇后那邊請安拜別。這些都要耗費時間。
因此,賈府眾人等來等去,終于聽到太監說:“來了”。這才終于迎回啦了賈家的這位元春大小姐,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啊!
元妃回到自己的娘家,第一眼的感覺是:園中香煙繚繞,花彩繽紛,處處燈光相映,時時細樂聲喧,說不盡這太平氣象,富貴風流。
眾人卻不是想見娘娘就能見的,就連寶玉這個嫡親的弟弟,那也只能是娘娘召見了才能入內拜見的。
元妃娘娘好不容易才能回來省親一次,自然是想見的人都召來相見。
大家見面之后,元春欲行家禮不能,反倒是包括賈母、王夫人在內的家人們都要給她行跪拜大禮。賈妃觸景生情,滿眼垂淚,方彼此上前廝見,一手攙賈母,一手攙王夫人,三個人滿心里皆有許多話,只是俱說不出,只管嗚咽對泣。邢夫人、李紈、王熙鳳、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圍繞,垂淚無言。
半日,賈妃方忍悲強笑說:“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
真是未語淚先流,有太多的話語不知該從何說起,只化作親人之間抱頭痛哭。
親人們互訴衷腸之后,大小姐問候了長輩們之后,自然就是要考考弟弟妹妹和小輩們了。
其中,最精彩的還是元妃如何選定各個院子的匾額和對聯,還有那些弟弟妹妹們作詩的部分了。
當初賈政試寶玉時,所取的那些名字有何變化,哪些被采用了,又是哪些被替換了呢?
下面我們一一來說明:
(一)“顧恩思義”匾額
“天地啟宏慈,赤子蒼頭同感戴;古今垂曠典,九州萬國被恩榮。”此一匾一聯書于正殿
因為這第一處是正殿,賈政沒敢讓人擅擬,后來應該是元妃親自創作的。
(二)“大觀園”園之名
元春看了省親別墅后,選了喜歡的幾處賜名。
她先是提了七絕一首:“銜山抱水建來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間諸景備,芳園應賜大觀名。”大觀園之名也因此而來。
大觀園不是一處普通的園子,它寄托了作者人生理想和社會理想的清凈女兒之境,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的女兒國,太虛幻境的凡世化身,天地間至情至性、至美至圣的所在,凝結了小說的女兒尊貴、青春叛逆、正邪兩賦、詩意生活、理想新世界、青春兒女真情及情之悲劇等思想旨意。
(三)“有鳳來儀”賜名曰“瀟湘館”
在元妃省親期間,賈寶玉題對額為: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并題詩“有鳳來儀”,暗指黛玉其尊貴身份。
寶玉為“有鳳來儀”題的詩詞是:“秀玉初成實,堪宜待鳳凰。竿竿青欲滴,個個綠生涼。迸砌妨階水,穿簾礙鼎香。莫搖清碎影,好夢晝初長。”
后元妃可能覺得“有鳳來儀”太過張揚,賜名為瀟湘館。
省親之后,元春命姐妹們和寶玉一同住在大觀園里,黛玉自己選定了瀟湘館,因“愛那幾竿竹子,隱著一道曲欄,比別處更覺得幽靜”。她在這里伴隨著修竹、詩書、幽怨、孤獨和淚水,度過了一生。瀟湘館中以竹子最盛,“鳳尾森森,龍吟細細,一片翠竹環繞”。翠竹,象征的是一種不屈不撓的可貴品質,高潔中帶著儒雅,含蓄里透著活力。黛玉的詩號“瀟湘妃子”,正是這樣一種高貴而自然脫俗,婀娜而風姿綽約的魅力。可以說這里和黛玉的氣質很搭。
(四)“紅香綠玉”改作“怡紅快綠”即名曰“怡紅院”
試才題對額時,寶玉本題為“紅香綠玉”,取意蕉棠兩種植物。
元妃省親時,因不喜“香玉”二字,改為“怡紅快綠”,賜名“怡紅院”,后寶玉也因此號“怡紅公子”。
寶玉題詩云:“深庭長日靜,兩兩出嬋娟。綠蠟春猶卷,紅妝夜未眠。憑欄垂絳袖,倚石護清煙。對立東風里,主人應解憐。”
綠蠟,寶玉原寫作“綠玉”,寶釵恐拂元春心意,故改為綠蠟,典出唐詩“冷燭無煙綠蠟干”。西府紅海棠又名“女兒棠”,“紅若施脂,弱如扶病,近乎閨閣風度”,象征寶玉“意淫”;室內四壁窗槅雕鏤“花團錦簇,玲瓏剔透”,象征寶玉文思敏捷、才氣過人。
這里雖然裝飾氣派堂皇,但卻不俗,似乎與寶玉的性格又是很搭。
(五)“蘅芷清芬”賜名曰“蘅蕪苑”
在《紅樓夢》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 榮國府歸省慶元宵”中,因其院內許多異草,“味香氣敷,非花香之可比”,寶玉因之題匾額“蘅芷清芬”,對聯則為:“吟成豆蔻才猶艷,睡足荼蘼夢亦香。”
元春游幸之后,賜名“蘅蕪苑”。命寶玉做五言律詩一首:
《蘅芷清芬》
蘅蕪滿靜苑,蘿薜助芬芳。
軟襯三春早,柔拖一縷香。
輕煙迷曲徑,冷翠滴回廊。
誰謂池塘曲,謝家幽夢長。
后來薛寶釵選了這處園子居住,這里種了很多奇草仙藤,一進院子只覺異香撲鼻(這點似乎和她身上的香氣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很適合她)。
寶釵居室內的陳設也是極其精簡,在大片白墻的襯托下,只有一案,一床等有限的家具點綴其中,只有“花中隱者”菊花獨吐芬芳,與之相伴。
而這“大色空”的冷僻的室內風格也正是居者——薛寶釵內心世界和性格特征的外在反映,也是其命運的孤寂守寡的暗示和征兆。
(六)“杏簾在望”賜名曰“浣葛山莊”后又改名“稻香村”。
在“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賈寶玉因舊詩“紅杏梢頭掛酒旗”,題為“杏簾在望”。
在省親之夜,元妃游幸之后,將”杏簾在望“賜名”浣葛山莊“。
因林黛玉代替寶玉所作詩——《杏簾在望》,甚得元妃之心,取其詩句”十里稻花香“之意,改”浣葛山莊“為”稻香村“。
杏簾在望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
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
盛世無饑餒,何須耕織忙。
后為李紈的居所,李紈因此處得詩號稻香老農。
元妃對以上有些地方做了改動,除了個人喜好和不易太過張揚的原因之外,也暗含著皇家的一些忌諱,以及對各方朝廷勢力明爭暗斗的提防。怕萬一有不妥當之處,被其他不和的勢力所利用,甚至是陷害。這些都是寶玉,甚至賈政都考慮不到的。
這吟詩作對,各展才華之后,又是幾臺大戲登場。娘娘一高興自是一一都按級別賞賜了金銀珠寶、還有各種好東西。
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賞賜之后,眾人謝恩已畢,執事太監啟道:“時已丑正三刻,請駕回鑾。”賈妃聽了,不由的滿眼又滾下淚來。卻又勉強堆笑,拉住賈母、王夫人的手,緊緊的不忍釋放,再四叮嚀:“不須掛念,好生自養。如今天恩浩蕩,一月許進內省視一次,見面是盡有的,何必傷慘。倘明歲天恩仍許歸省,萬不可如此奢華靡費了!”
賈母等已哭的哽噎難言了。賈妃雖不忍別,怎奈皇家規范,違錯不得,只得忍心上輿去了。這里諸人好容易將賈母、王夫人安慰解勸,攙扶出園去了。這正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元妃雖然嫁入皇宮,做了皇家的媳婦,有著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可是連起碼的和家人團聚的機會都是奢侈,見了爹娘也不能拜,反倒是要爹娘來拜自己,還得在宮斗中尋求自保。這些種種苦楚和滋味,賈妃只能自己獨品,遇到事情大多數時候也是盡量報喜不報憂,很多事情,家人也沒法兒替她分擔。這女人嫁入宮中給皇上做妃子,真不知是喜還是憂,是福還是禍?
這個答案也在后面的回目中,你讀了自會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