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對醫案非常感興趣,一講陰陽講理法就打瞌睡,而看到某某穴治某某病就來精神,這無可厚非,同時我們需要了解,我們如何能從這些案例中更好的學習。
學醫貴乎明理,理論精通才能夠達到手藝嫻熟老道。
我們要學的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增加信心;二是辨證思路(證6321導引)及導引方式;三是養成記錄分享(從自己可以夠得著的地方開始,并輸出)的好習慣;四是內針的學習需走出病名、病因、走出臟腑、走出穴位;五是體會到分享者的那份面對疾苦能有所作為的喜悅與幸福。
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具體的針落在哪個穴位,當真正把握了內針的理法,信手拈來,處處是穴,處處都有效果。例如:同樣的腎結石疼痛,不同的病人,痛在不同的點,施治的方案完全不一樣,即使是同樣一個病人,不同的醫生具體施治也會有所不同,但只要是應用的內針的辨癥施治思路,并遵從內針的規范,那就屬于內針,就會有內針該有的效果。
看別人分享的病案,主要是讓我們增加信心,開闊視野,拓展思維,千萬不要把焦點落在他的具體穴位上,否則只會“對病欲愈,執方欲加”,且無形之中走回了穴位功能主治的老路。回到自己實際的臨床,還是必須“臨證察機”,從當下面前這個人實際情況出發,仔細的觀察詢問,識證、辨證、求同氣、找阿是、導引,一步一步的走。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分享,其效果都是真實的發生。但寫出來的施治過程,不一定能夠全部還原診治過程,甚至會有一些筆誤、遺漏和選擇性分享。這倒不是因為學人不愿意分享,僅是因為“言不盡意”,“道可道,非常道”。寫出來的文字只是“指月之手”, 而非月亮本身。從這些分享中,我們最重要的是知道“月亮”真實存在,有很多人已經到達那里并體驗其美。只要我們沿著這條路走,自己也會到達,親身體驗到其美。
內針教的是思維方式,教的是規律、根本,傳的是針道,而不是某個穴位治某個病,這樣的純經驗。
作為內針的學人,如果只是留意收集來自各家針方,而不能融會貫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記下一個病由哪些穴位組成針方,而不追求為什么會如此,不追求辨證思路與臨證的變通,這是舍本逐末,很可惜的事。如果只收集了很多針方,反而會因為針方的增加,在真正臨床的時候,存在更多的疑惑,不僅無法取舍,更動搖信心,效果也必然大大折扣。遺憾!
“方不在多,心契則靈;證不難認,意會則明。”——陳實功
注意:醫案中有的內容,你若不能理解,不要強行去解釋,不如先放下,回來讀《黃帝內針——和平的使者》一書。守住本,求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