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到效果以及效果是否持續的因素,至少從三個方面來考慮:醫者、患者和醫患關系。
醫者
1.技法有沒有掌握
2.傳承有沒有得到
3.信心是否持滿
醫患關系
1.信任、彼此感到安全
2.你愿意給這個患者治療
3.這個患者愿意并安心找你治療
患者
1.相信可以痊愈并愿意被治療
2.遵從醫囑,積極調整生話及思維習慣
3.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常懷感恩
醫者起引導作用,效果不理想怎么辦?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如果在施治的過程中出現效果不理想,可自問以下幾個問題,并進行相應的調整。
1.同氣點是否準確?阿是穴的審穴是否到位?
方向:相火以位,6321從頭再來(識癥、辨癥、施治、導引)。上下、表里、前后亦是陰陽。每次施治都是根據當下患者實際狀況,隨癥治之,避免被經驗限制,避免被病名所困。
2.自已的信心是否持續的保有?
方向:讀《大醫精誠》,能背誦;親近師,信是道源功德母。回歸書本《黃帝內針——和平的使者》,守住簡單。
3.是否被病名所誤導或嚇倒,或者被病人的描述帶進誤區?
方向:走出病名,走出臟腑,走出穴位,守住簡單,勿希勿懼,回到6321隨癥治之。
4.是否獲得傳承?
方向:親近師,恭敬經典,感恩。從夠得著的地方開始。回歸書本《黃帝內針——和平的使者》。
5.醫者的心是否偏了,是否求太多,或者希求神奇的療效?
方向:發大慈惻隱之心,同時無欲無求,安神定志。讀《大醫精誠》。師說:莫貪天功,不負傳承!
6.導引是否正確、到位?
方向:引者忠者耐心體察針后任何的變化,勿希勿懼。感而遂通。君火以明。
7.檢查并分辨是完全沒效果(變化),還是效果沒有達到期待?
方向:也許因為曾見證了內針的立竿見影,然后心里對內針有極大的期待,無意神話了內針。回歸平常心,觀察到實際上有什么正在改變,以平為期。保持耐心。
即使簡單癥狀也可能有同仁沒有扎出效果,很多時候是在對癥狀的全面把握和認識上不到位所致。最好前后癥狀對比做到心里有數,如果用一個數值來說明問題,針前癥狀表現100分,針后癥狀90分,但因為這樣的癥狀通常都是不疼不癢,患者說:“還那樣”,而醫者心里如果對此不清晰,看起來100和90確也差不多,這個時候,容易誤以為治療無效,導致無法堅持而錯過治療機會。
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我們時常說要君火以明,所以心里清清楚楚很重要。
8.是否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無形之中以某個癥為主,以為其他的癥都是這個主癥帶來的而不加以理會?
方向:找出患者當下所有的不適,所有的癥,并進行辨證施治。
9.患者是否相信你,并愿意被你治療?
方向:耐心解釋,消除疑慮。
10.患者的生活習慣,心智、情志模式是否直接與癥狀有關?
方向:需要患者積極配合,進行相應的調整: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動,恬淡虛無,對生命說“是”,常懷感恩之心。
11.如果經過調整,仍然無應。
方向:立即放棄,讓患者另請高明。
12.醫者心有恐懼、不安。
方向:立即放棄,讓患者另請高明。然后提升自己。
以平為期
“平人”包括人的心身健康及與四時、環境、社會變化方面的協調平衡。“以平為期”是中醫理念下追求的康壽目標的高度概括。
內針涉及到“身、心、靈”,或者叫“精、氣、神”三個層面,因此信與不信,在效果上有很大的作用與差別。因此有一條禁忌:不信者不針。
內針是求陰陽,致中和:“陰陽自和者必自愈”,治愈是生命力自己在工作。
師說:“生老病死是必然規律,學內針我不贊成說拿去延年益壽,而是如何在患者本該有的生命年限里,護持生命的圓滿,讓一個人有尊嚴(少病痛,甚至沒有病痛)地走完一生。”
人們給了好東西太多的投射與不切實際的期待,讓其頂著人們想象出來光環,當它們不符合人們的想象時,就會引起憤怒、失望,然后詆毀之。好東西都讓極端的反應給糟蹋了。
不要神化內針,“名不副實即是損”。凡是被走上神壇的,最終都必然“被”倒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