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簽學習法的應用
片段 二: 選自《非暴力溝通》
【R 原文片段】
非暴力溝通第二個要素是感受。心理學家羅洛.梅認為”成熟的人十分敏銳,就像聽交響樂的不同樂章,不論是熱情奔放,還是柔和舒緩,他都能體察到細微的起伏。“然而,根據羅洛.梅的敘述,大多數人的感受”像軍號聲那樣單調“。
人們認為感受無關緊要的,重要的是各自權威主張的”正確思想“。于是,我們被鼓勵服從權威而非傾聽自己。漸漸地,我們習慣于考慮:“人們期待我怎么做?”
在一次研討班中,一位大學生說,室友將音響的聲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著。我詢問他當時的感受,他說“我覺得在晚上不該這么大聲。”我提醒他,雖然他用“覺得"這個詞,但他表達的是看法而非感受。他請他再試著表達感受,這一次,他說”聲音太大了就沒會打擾到別人。“我向他解釋,這依然是看法非感受。他想了想,斬釘截鐵地說”我沒有什么感受。“
很明顯,他有強烈的感受。不幸的是,他體會不到,更不用說表達它們了。體會和表達感受并不容易。
I便簽: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
用表達感受的方式和別人進行非暴力溝通,成熟的人感受非常敏稅,能夠體會不同的感受的細微差別,生活中我們需要體會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用我覺得這樣的詞表達自己的想法、看法等。體會和表達感受并不容易,需要去覺察和練習。
A1便簽:描述自己的相關經歷
我問孩子你的感受是什么?孩子通常會說不知道或沒感受。
我在給別人講課的時候,讓學員談感受、想法、決定的時候,她們通常說的都不是自己的感受。我發現成人更難體會自己的感受,真的有可能是生活中我們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感受,也有可能是體會不到這樣的感受。從小到大,我們被鼓勵服從權威而非傾聽自己,找自己的感受很難。
A2便簽:以后我怎么應用
想要真正地體會別人的感受,先要學會覺察自己的感受,所以我還要去學習、上課,并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里。在正面管教里也有很多的工具讓我們去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情緒臉譜圖、我句式等等。
在家里有情緒的時候,對家人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直接用憤怒的語言傷害家人,同時影響家里的人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用行為去做感受。
片段三: 選自《打破僵局》
【R 原文片段】
如果你不在談話技巧上花心思,很容易表現的咄咄逼人,使談話陷入僵局,因此需要改變你的談話方式。我的建議是,需要考慮做出改變的不僅是說什么,還有如何說,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可變因素:
1.節奏—對話的節奏應該加快還是減慢?
2.音量—你說話時聲音有多大?你應該提高還是降低音量?
3.打斷—是你打斷對方,還是對方打斷你?
4.停頓—在回答對方之前,你能否等一等,稍作沉默?
I便簽,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
? ?談話需要技巧,要考慮節奏、音量、打斷、停頓這四個可變因素。
A1便簽:描述自己的相關經歷
? 孩子和我們說話的時候,有時候他會打斷我們說話,有時我們也會打斷他說話。在我情緒上來的時候,音量會提高,語速也會很快,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 ?我在和別人說話時,如果緊張語速就會很快。
A2便簽:以后我怎么應用
? ? 這個談話的藝術讓我想到和孩子溝通的情況。當孩子出現不當行為時,當孩子不聽話時,我先積極暫停,當我的情緒平和時,我說話的聲音就會降低音量、減慢節奏。孩子說話的時候,我要真正地傾聽;在孩子回答的時候,我不要著急給答案,等他來回答。以身作則, 不打斷孩子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