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 ? 仁愛德行的力量。
? ? 溫、良、恭、儉、讓是現今傳統美德的重要內容。溫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內肅,儉乃節約,讓即謙遜。溫、良、恭、儉、讓,意思是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遜這五種美德。這原是孔子的言行樣貌,后來成為了儒家所提倡的待人接物的準則。做好了自己,鳳自來,這是德行的力量。
?
? ? 身正示范的魅力。
? ? 在這一則中,我愈發懂得了“至圣先師”魅力之所在。
? ? 做老師,孔子身體力行,潛移默化中始終踐行著自己最為認同的做法,仁。
? ? 做老師,自己要先堅定的熱愛,極致的認同自己教授給學生的東西,無論是知識還是思想。
? ? 做老師,德行太重要了,做知行合一的真人太重要了。
? ? 我們喜愛熱情陽光的學生,我們自己做到了嗎?我們喜愛誠實守信的學生,我們自己做到了嗎?我們喜愛善良坦誠的學生,我們自己做到了嗎?我們喜愛恭敬禮讓的學生,我們自己做到了嗎?
? ? 溫、良、恭、儉、讓……只是幾個重要方面的濃縮罷了,我們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好。這也是師父經常講到的“與學生共同成長”之所在吧!
? ? 生生對話中的師者風采。?
? ? 查找子禽、子貢的資料:
? ? 子禽:南頓侯”陳亢,字“子元”,一字“子禽”,又字“子亢”,春秋時頓子國人。他十八歲入孔門,后隨孔子到衛國,以儒士身份,留在衛國做了官。河南郡志記載, 宋真宗贈封孔子為“玄圣文宣王”,陳亢同時被贈封為“南頓侯”;明世宗封孔子為“至圣先師”,陳亢被陪祀于孔廟。
? ? 子貢:端木賜,字子貢(古同子贛)。春秋末年衛國人。孔門十哲之一,“受業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
? ? 子貢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利口巧辭,善于雄辯,且有干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國之相。他還善于經商之道,曾經經商于曹國、魯國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遺風”指子貢遺留下來的誠信經商的風氣,成為中國民間信奉的財神。子貢善貨殖,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風,為后世商界所推崇。
? 《論語》中對其言行記錄較多,《史記》對其評價頗高。子貢死于齊國,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端木子”。
? ? 重溫子貢的三問。
? ?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 ?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 看到子貢,一下就能想到最熟悉的這三句話,不可謂不精準,直擊孔子思想的內核。做弟子也要成為一個善學睿智的弟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