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之前,學英語也在我的計劃之中,可是走著走著,這個計劃就落下了,我把大部分心思都花在了晨讀感悟上。雖然到目前為止進步甚微,也沒拿過最佳,但我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最初進入小灶,是希望自己的文筆能有所進步,能寫出優雅流利的文字。正如小灶提倡的: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
雖然中途掉過隊,但每每看到灶友們說:“我們時刻等著你回來”時,內心滿滿的感動無以言表。
小灶開營當天,“重新出發”四個字給了我回歸的力量和勇氣,我給自己定下了切實可行的目標:每天200+字晨讀感悟。先完成,再完美,欣慰的是7月完獲得了全勤勛章。
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笛卡爾說:在人生的道路上,緩慢向前的人比跳躍前進卻屢屢迷失方向的人走得更有成效。
寫作這條路上,我一直將自己比喻成和兔子賽跑的那只慢吞吞的烏龜,因為起點低,它沒有兔子動作敏捷,它只能低著頭,一步一步朝著目標前進。它深知二者之間的差距,很想跟上兔子的步伐,所以持續不斷的堅定自己的信念,向前,向前!
查理·芒格說:每天起床的時候,爭取變得比你從前更聰明一點。認真地、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務。慢慢地,你會有所進步,但這種進步不一定很快。但你這樣能夠為快速進步打好基礎,每天慢慢向前挪一點。到最后,如果你足夠長壽的話,像大多數人那樣,你將會得到你應得的東西。
堅持日更45天以來,我感到自己最大的改變是,我想變的更好,我想去做,我期待遇見更好的自己。
嚴歌苓說,寫作這件事,沒有捷徑可走,它需要持續不斷地輸出倒逼輸入。
當我看到其他灶友的文章金句頻出,名言繁多時,我知道,自己該去讀書了。
三毛說,讀過的書,哪怕不記得了,卻依然存在著,在談吐中,在氣質里,在胸襟的無涯,在精神的深遠。
我想補充說,如果記不住,可以動動筆,將書中好的句子、詞語摘錄下來,分類整理,再定期復習,寫作時將合適的素材融入到文章中去,可以提高讀者的閱讀感受,讓文章不在那么干枯單調。
寫作需要持續的堅持,但是一個人往往又很難堅持,所以小灶群又有了一個新玩法:“剽悍三人行”,意思是三人一組,堅持晨讀寫感悟,小組成員之間互相監督,鼓勵并且提供建議。
社交達人天天老師說,目睹產生感受,感受激發改變。
我所在小組的葉子同學,因為常時間的離隊,對于回歸小灶有點焦慮,曾經脫離組織的我特別了解她的感受,有點羞愧,卻又渴望回歸,只待一個時機。
所以,當我找到她時,她帶著感動,帶著勢必完成的決心,答應重新加入晨讀的大家庭。
當然,還有其他灶友,我們尊重你當下的任何一個成長目標,即使你沒有在這里出現,我們一直都在背后支持你,隨時歡迎你回來。
當你走出舒適區,跨出第一步,就會發現,一切并有想象的那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