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是不是感覺不幸福,生活沉悶又無趣?是不是想要改變又無從下手?
這一年是不是只有油鹽醬醋,惹著一身雞毛蒜皮?是不是性格逐漸暴躁又無法抑制?
五分鐘看完Tal教授《幸福課》(上篇)精華,滿滿實操干貨,只為提高幸福感。
一、積極心理學的意義
積極心理學并不是學習或者操作了之后就感覺不到痛苦和悲傷等“反面”情緒,而是通過學習積極心理學,增強心理免疫力。也就是說在受到傷害后能更好的處理傷痛,讓自己更快、更好地恢復到正常的心理狀態。
積極心理學使用的健康模型是“因為不健康所有生病。這是因為沒有追求健康的東西,而變得不健康”,這與傳統的健康模型“因為生病而變得不健康。把病治好后就能變得健康”存在極大的不同。前者用“健康”推導出“不生病”,后者則是用“沒有生病”推導“健康”,二者的充分條件不同,造成了積極心理學與傳統心理學模型本質上的不同。
二、幸福感與什么相關
造成基礎幸福感的因素有基因序列(50%),意向活動 (40%)和外部因素(10%)。外界的好壞消息能夠在短時間內引起幸福感的波動但長期來看,并不對基礎幸福水平有影響。就像平靜的湖面,能被被風、雨、石子引起波瀾,但最終還是歸于平靜。自信自尊,個人的情感、行為、認識的改變或目標的設定,都有益于我們提高現有的幸福基準線。
三、如何提升基礎幸福水平
1.多角度看問題
不同的提問和回答影響我們對問題的看法。遭受不幸的消極者,面對災難時認為”自己什么都沒有,遭受沉重的打擊“;而同樣境遇的積極者認為“自己仍然活著,家人健康值得感恩”。前者問的問題是“失去了什么”,后者問的卻是“還有什么”,二者截然不同的提問方式必然導致最后面對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及處理態度。
2.正確的期望
每個人的內心有一個看世界的模型,當這個模型與外部世界所展現的不一樣時,會通過忽略、驗證、重塑等方式來實現內外部的統一,當這個統一達到時幸福水平即有所上升。我們需要在前述回答問題的基礎上,給予自己正確的期望。不是“達到XX條件就幸福了”這種錯誤的期望,它將幸福與某條件綁定,是強加給自己枷鎖;不是“從月薪1萬到5千”自我調低的期望,它為了實現統一而人為放低期望值,長遠而言并不會變得更幸福;它應該是“相信能夠通過改變來實現內外部的統一”的期望,通過不斷的改變、調整實現自我幸福水平的提升。
3.準許為人
準許為人不是屈從,而是要分辨哪些是無法改變的,給自己一個可以做自己的空間,卸下面具和生活的重壓,體會自己不同的情緒。每一種情緒都沒有好壞之分,只是體會到情緒后做出的行動有好壞之分。正如妒忌的情緒是中性的,但體會到妒忌之后選擇依然對人友善還是攻擊,是好壞之分。同樣我們追求快樂和幸福并不是自私的零和或負和游戲,這是帶給大家幸福和快樂的方法。
準許為人就不壓抑自己的每一種情緒,體會每種情緒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在體會到情緒后,集中關注這個情緒或者收緊思維,都容易把自己拉進鉆牛角尖的下行通道;要體會之后拓展自己的視野,走出情緒的影響,一個好辦法就是冥想。
找個舒服的坐法,感覺全身放松,閉上雙眼,深呼吸,把思想的焦點轉移上。不斷的深呼吸,如果走神就繼續把思想拉回來。繼續深呼吸,同時將焦點轉向情緒和感受,會體會到好多種情緒,沒有關系,接受并體會它,繼續深呼吸。慢慢平靜下來之后,睜開眼睛。冥想是準許為人的一種方式,是健康人生的支柱之一。
4.情境的力量
無論是自己還是他人,對我們潛意識或是有意識的影射都會對我們造成影響。“人是怎么便怎樣待他,他便還是那樣的人。一個人能夠或應該怎么便怎么待他,他便會成為能夠怎樣或是應當怎樣的人。”身處的情境能夠影響一個人。所以建立積極的情境,有助于我們改善消極的情緒。
全身心的投傾聽喜歡的音樂、在家里或者辦公室布置喜歡的圖或名人名言、欣賞喜歡的電影等,都是創造積極情境的方式。雖然掛在墻上的畫不能實時看,但它就在那里,默默的影響著你的心情。
5.相信自己
自尊水平或自信程度,深刻影響一個人的幸福水平。因此可以通過提高自尊水平來提升幸福感。根據自我知覺理論,我們會評價如何評價他人是自信而勇敢的人,也會這樣評價我們自信而勇敢的人。
行動起來,勇于面對自己曾經無法面對的挑戰。根據自我知覺理論,我們會評價如何評價他人是自信而勇敢的人,也會這樣評價我們自信而勇敢的人。或者在腦海里面想像自己成功的畫面,最好是畫面。因為大腦無法分辨真實產生的事件和想象的事件,想象成功能刺激我們。認知療法也是一種提升的手段,在遇到事情后嘗試問自己一個“3M問題”。“3M問題”是一個組合,分別表示“是否放大了這個問題”、“該問題是否是捏造的”、“這個問題是否是情感的推理得出”。其中“是否放大了這個問題”表現為過度歸納,“該問題是否是捏造的”表示虛構事實并讓自己相信,“這個問題是否是情感的推理得出”是將個人情感強加他人。這三個想法都是非理性的陷阱,解決這個三問題能夠有效打通上行通道,提高幸福的基準水平。
6.感恩和分享
培養感恩的習慣在于不斷溫習積極的做法,分析痛苦的經歷并感謝幫助自己的人。每天、每周從不同的角度寫下值得感恩的事,寄出感恩信、打一個感恩的電話,不僅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也給他人帶來幸福的感覺。
同感恩一樣,分享也是類似的效果。每周做幾件好事,分享自己的經歷,寫日記等方式都是很好的變得積極的方式。
四、小結
Tal教授給出的每一個方法,正如他在課上所強調的,都是常識,都是我們日常所熟知的方法。每次課堂上,他都會提供大量的案例分析,讓每一種方法都有科學實驗的支撐。有興趣的同學不妨去看看這一視屏課程。
幸福不能一躇而就,慢慢鑿去多余的枷鎖,你會變得比現在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