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看完了。
第一個想法是想去喝一碗羊雜湯就四個燒餅。
第二個想法是,竟然最后也不知道吳摩西后半生怎么過的,最后一句話是什么,好撓人。
第三個想法是,人的一生可真短,好的那些日子更短,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都開心幸福的人可能是上帝偏愛著的。
邊看邊在想,平平淡淡的這樣的一輩子其實也是很幸福的,或許這輩子自己也不會再有什么大作為了,不遇到大風浪就可能要謝天謝地了。
邊看邊覺得,食物的力量真的很巨大呀,所以以后要好好吃飯。
邊看邊想,本來很了然的事情,因為一句話的表達,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改變了人們的關系,影響了很多事情。唉。
印象最深的一段是老詹去世那里。一個意大利人,來到那么久以前的中國鄉村,一呆就是一輩子,就是為了他的信仰,唏噓的是他的成果可能并沒有他理想中那么好甚至可以說是很慘淡。即便這樣,他還是在這里花了幾乎一生的時間,直到去世之前甚至都還想要建一座更大的教堂。
他給家人的信中不寫自己一輩子只發展了8個信徒,不寫自己與別的地方教義不和被排擠,不寫自己建的教堂被搶占不還只能住在破敗的寺廟里,而是寫自己發展了太多太多教徒,建了越來越高越來越大的教堂...
如果給他可以重新選擇一次的機會,他還會不會離開家鄉,來到萬里之外,陌生的延津。我不知道,想象不出來。
大概哪怕重新再選擇一次的話,也會不盡如意的吧,就如同書中的大多數的人生。
還有一個就是明清小說讀多了的那位小姐。以為可以讓現實生活像自己看到小說那般浪漫圓滿,最后發現人不是想象中的人,生活更不是想象中的生活。大概這樣的顛覆想象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吧。
于是想象自己的人生最終會是呈現的。
最好的大概也就是心想事成,愛情圓滿、事業順利、迎娶高富帥走向人生巔峰——
然后死掉。
最差的一生,大概是渾渾噩噩不覺就已經人老珠黃(可能能活到老就算不錯的了),沒有知心伴侶、子孫不肖(也可能就是孤身一人哪來什么后代)、貧困潦倒、喜歡的事情早就丟了很久,久病纏身,脾氣暴躁。人人提起都會搖頭嘆氣...
然后死掉。
最可能的就是平均分上下的一生。沒有什么大成就,好像也會有幾件跟別人吹噓的事情(可能別人并不以為然),伴侶子孫也有,談不上100分的理想,也只能說將就。理想沒有忘記好像也沒有怎么用力去追過,一直被擱置到走不動路才發現這輩子馬上就要過完了。
然后死掉。
不論哪種人生,最后都會死掉。再過幾十年,所有人都不再記得你。歷史上被記得的人也就那么幾個,況且不知我們所知是否跟真事情況符合,符合多少。
記得又怎樣。
不記得又怎樣。
好像人生沒什么大不了。
什么都沒有一碗羊雜湯加四個燒餅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