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30歲了,該說些什么呢?
說自己迷茫了兩年的事情,
說身邊的人開始結婚、生子,
說16歲時信誓旦旦的自己,變成了30歲現在的樣子?
在失去寫作的這幾年里,會被偶然的深夜思考啟發,寫下寥寥數字的感想,幻想著第二天可以將它們寫成文章;會被忽略的豪言壯想激勵,告訴自己一定要擬一個詳盡的計劃。
如果我看回以前的文章,一定大驚失色,啊,原來,我也能寫出這樣的文章。
是我開始變得蒼白了嗎?
或者,是頭腦已經僵化
也有可能是因為,發現在現實社會中疲于工作,獲得高工資,也同樣能獲得一定的成就感。
18歲和30歲的區別是什么?
是求內和求外的區別。
很多人是從求外,慢慢地開始醒悟,向內求。我覺得自己比較奇葩,我一定都是向內求的,穩固堅定,它不是一個正方體,而一定是一個完美的三角體,帶著銳利。
工作上的轉變,一定程度上是我思想的改變。
我試圖破除舒適圈,去強迫自己向外、去獲得周圍人的贊美,我也在這樣的“世俗”的眼光里面,去努力和周圍人的比較。
我會看出,這個人能力不行,但是工資比我高,確實ta的統籌能力比我強;
這個人,能力不行,思維也不行,年齡比我大,工資職位比我低,口口聲聲自己喜歡做內容,但沒有看書沒有寫作。沒有未來、沒有行動的人,值得我鄙夷。
我開始迷茫了,很久都沒有過的迷茫。
我自認為不是一個世俗的人,我不用單一的標準去看待別人,我會思考她們的內在,她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但我也會擬定一個刻板的標簽印記。
我好像既世俗,又不世俗。
這種,帶著內在高傲的心態,但卻又趨于世俗的價值觀,叫什么呢?
我知道這樣的迷茫來自什么了,來自不可避免的社會現實。
30歲,在大眾眼里,是一個應當“擁有”的年紀。
應當擁有婚姻、應當擁有財產、應當擁有高昂的工資。
我好想,都只擁有了一點點,算不上真正的擁有。
我還是不夠強大,無法完全屈從現實,但又得益于現實,所以過得舒適平坦的生活。
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從我漸漸地不看書卻不感到羞恥的時候,從我開始沉浸在提升工作能力和領導認可的時候,更清晰地,是工資開始破萬的時候吧。
畢業的時候,工資不過五千,以前一直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功利的人,而且無欲無求,工作舒服就行。跳槽沒有帶來高工資,工資漲幅也很慢,但那時候的自己年輕,大腦活躍,每天思考人生,感受自己鮮活的靈魂,那種大腦不停轉動,不停提醒自己要觀察生活的樂趣,真的令人著迷。
知道后面誤打誤撞的轉行,我一直知道自己優秀,但沒想到其實其他人可以這么不優秀,正是在這樣的環境里面,我微不足道的帶有社會性的優秀開始凸顯,工資增加開始明顯。
然后忽然就過萬了,然后很快又漲薪25%。
我開始感受到人的貪欲,你月入過萬的時候,就想要一萬五的工資,然后又想要兩萬的工資。
我忽然開始理解那句話了:畢業工資低的時候最快樂。
這樣的工資,說高不高,說低不低,和大眾層面來說不低,但和身邊的人來說不高。
高不成、低不就,貪欲以及有想得到的東西,造就了我現在的迷茫。
我的迷茫開始清晰了。
我想要買房,想要買房的前提是擁有足夠的首付和流水,那我需要賺錢以及高工資。
老老實實的再上兩年班,首付和流水應該是充裕的。
但30歲的關卡在這里卡著,我想要找到快速賺錢的方法,和積極進取的跳槽高工資工作。
剛巧,我遇到了機會,且不說我能不能成功,現在有這個方向了,我愿不愿意舍棄現在的狀態、內心所謂的高傲,去“放下身段”和“舒適的生活狀態”去做呢?
有貪欲,但不足以支撐動力,就是我現在的問題核心。
我是會努力將其細化成計劃并執行,還是說繼續過一個看視頻殺時間的日子呢。
我也不知道。
如果是以前,我會很肯定地說自己會放棄,但我從這份世俗的工作中增強了高執行力。
30歲的我,終究是比18歲的我更好了。
我努力花了好多年的時間,讓自己從那個看到公交車快走就會主動放棄、保持優雅慢慢走過的小孩,變成了即使冒雨,但看到公交車快走還是會快步跑去的年輕人。
我很感謝這次迷茫,讓我又開始書寫自己的心態,向內發問,然后向外動作。
PS:
這一次,我用了半個小時,靜靜地聽大腦說話,然后記錄下來。
內心的充盈和大腦的愉悅,果然,是娛樂無法給予的。